[發明專利]一種自適應變跨度轉彎起重機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726337.9 | 申請日: | 2018-07-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75127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19 |
| 發明(設計)人: | 曹峰;李杰杰;秦薛磊;蘭江松;張程 | 申請(專利權)人: | 法蘭泰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6C9/04 | 分類號: | B66C9/04;B66C9/08;B66C9/14;B66C7/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 地址: | 215200 江蘇省蘇州市吳***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小車 主梁 轉彎 軌道 起重機 自適應 被動車輪組 跨度 轉動件 行車 懸掛 軌道變化 軌道垂直 往復滑動 支撐主梁 轉彎處 字型 磨損 生產成本 轉動 車輪 | ||
本發明涉及懸掛行車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自適應變跨度轉彎起重機。自適應變跨度轉彎起重機包括分別沿兩條軌道往復滑動的第一小車和第二小車,以及與兩條軌道垂直的主梁,主梁設置于第一小車和第二小車的下方,軌道和主梁的橫截面均呈“工”字型,第一小車和主梁之間通過轉動件連接;第二小車包括用于支撐主梁的被動車輪組;第一小車和第二小車沿軌道轉彎時,通過轉動件的轉動,主梁能夠相對于被動車輪組運動,從而使第一小車和第二小車適應軌道變化。本發明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懸掛行車在軌道上轉彎時,存在的車輪與軌道易出現磨損,且對轉彎處的軌道要求高,導致生產成本高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懸掛行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自適應變跨度轉彎起重機。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懸掛行車普遍采用鑄鍛梁剛性連接,當軌道存在水平轉彎時,就無法滿足使用要求,即使轉彎半徑很大,由于內外側車輪不存在差速且軌道在轉彎段的軌道可能會有變化,在轉彎過程中容易使車輪邊緣與軌道磨損,甚至卡死,影響起重機的使用壽命,甚至發生安全事故。
另一方面,為了避免車輪的磨損,在轉彎段的軌道要求比較高,但軌道在轉彎處的軌距很難保證,且使用一段時間后軌道變形無法預測控制,導致軌道加工、鋪設、維護的難度大且成本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適應變跨度轉彎起重機,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懸掛行車在軌道上轉彎時,存在的車輪與軌道易出現磨損,且對轉彎處的軌道要求高,導致生產成本高的問題。
為達此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提供一種自適應變跨度轉彎起重機,包括分別沿兩條軌道往復滑動的第一小車和第二小車,以及與兩條所述軌道垂直的主梁,所述主梁設置于所述第一小車和所述第二小車的下方,所述軌道和所述主梁的橫截面均呈“工”字型,所述第一小車和所述主梁之間通過轉動件連接;第二小車包括用于支撐所述主梁的被動車輪組;
所述第一小車和所述第二小車沿所述軌道轉彎時,通過轉動件的轉動,所述主梁能夠相對于所述被動車輪組運動,從而使所述第一小車和所述第二小車適應所述軌道變化。
優選地,所述第一小車包括與所述軌道連接的第一連接部和與所述主梁連接的第二連接部;
所述第一連接部包括兩個相對平行設置固定板和設置于兩個所述固定板之間用于沿所述軌道行走的輪組;
所述第二連接部包括設置于所述固定板上的支撐軸,以及連接于所述主梁的轉動連接件,所述支撐軸與所述轉動連接件之間設置有所述轉動件。
優選地,所述第二小車包括與所述軌道連接的第一連接部和與所述主梁連接的第三連接部;
所述第三連接部包括連接于所述固定板上且相對平行設置的支撐板,所述被動車輪組設置于所述支撐板內側,所述主梁的上翼板的下表面與所述被動車輪組接觸。
優選地,所述第三連接部還包括轉動組件,所述支撐板通過所述轉動組件能夠以第一方向為中心軸相對于所述固定板轉動,所述第一方向是指沿主梁長度的方向。
優選地,所述第三連接部還包括限位組件,所述限位組件設置于所述被動車輪組的上方,所述主梁的上翼板位于所述限位組件和所述被動車輪組之間,所述主梁的上翼板的上表面與所述限位組件之間設置有間隙。
優選地,所述間隙的尺寸范圍為3-8mm。
優選地,所述限位組件轉動設置于兩個所述支撐板之間。
優選地,還包括分別設置于所述軌道上的主動小車,所述主動小車通過連接組件分別與所述第一小車和所述第二小車連接;
所述第一小車和所述第二小車均能夠以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為中心軸線相對于所述主動小車轉動,所述第二方向是指與所述主梁的寬度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均垂直的方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法蘭泰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法蘭泰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726337.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