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飛秒激光制備空心球形粉末的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693460.5 | 申請日: | 2018-06-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80653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04 |
| 發明(設計)人: | 高雪松;劉爽;肖猛;張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22F9/12 | 分類號: | B22F9/12;B22F9/04;B22F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吳海燕 |
| 地址: | 20180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飛秒激光 空心球形 制備 機械性能 超聲波振動 微米空心球 峰值功率 金屬零件 金屬氣化 金屬氣體 氣體金屬 瞬間高溫 微孔結構 微米氣泡 增強零件 中心空洞 工作液 金屬塊 空心球 透氣膜 附著 隔水 球壁 球徑 制造 照射 航天 航空 能源 環保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飛秒激光制備空心球形粉末的裝置及方法,采用飛秒激光峰值功率對金屬塊進行照射,飛秒激光瞬間高溫致使金屬氣化,金屬氣體透過隔水透氣膜進入到工作液中,氣體金屬附著在由超聲波振動產生的微米氣泡上面,形成微米空心球。本發明方法制造的空心球中心空洞顯著,球徑在20um?100um左右,球壁較薄,大約為1um左右,效率高,可實現產量化,可制造微孔結構金屬零件,改善零件的機械性能,增強零件韌性,被廣泛應用于航天、航空、環保、能源生物等高新領域。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粉末材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飛秒激光制備空心球形粉末的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納米材料性能以及相關制備技術研究的不斷深入,具有特殊形貌和功能的超細結構在化學、力學、光學、電學和磁學等方面往往表現出優異的特性,這些超細結構可望在化工、電子、冶金、航空、醫藥等軍事和民用領域里得到廣泛的應用。因此,對它們的研究也引起了研究者的極大興趣,特別是具有空心結構的超細粉末,與實心粉末相比,不僅具有了實心超細粉末所有的優點,而且還由于其特殊的結構,在化學、光學、電磁學和生物技術等方面表現出一些新穎的特性。同時,隨著各種粉末制備技術的發展以及新的制備技術的興起,使得空心粉末的制備朝超細化,甚至是納米化的方向發展。采用不同的制備方法,不僅可以得到金屬、陶瓷、聚合物和半導體的超細空心粉末,而且通過控制空心粉末的粒徑大小、壁的厚度和粉體的表面狀況可以得到具有特定性能的空心粉末。
目前國內有兩篇關于空心球粉末制備新方法,傳統方法是硬模板法。專利號為CN103331452B的發明專利,專門針對傳統方法的弊端提出了一種銅/碳復合空心球顆粒材料及制備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溶液溶劑之間的反應還原銅,進而得到銅/碳復合顆粒。該方法優點是可用再生碳源替代不可再生的有機碳源,但此種方法具有局限性,材料的選取范圍較小。專利號為CN102274975的發明專利是一種金屬微納米空心球粉末制備方法,利用工具電極與工件電極保持火花放電的形式,使金屬熔化氣化,氣化的金屬材料附著在微氣泡表面,形成金屬微納米空心球。該發明的優點是集合了傳統電火花和超聲波復合的特點,相對于傳統的硬模板法減小了對環境的污染,但依然存在環境污染。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針對以上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基于飛秒激光制備空心球形粉末的裝置及方法。
技術方案:為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基于飛秒激光制備空心球形粉末的裝置,包括工作箱,工作箱內儲存工作液,工作箱底部放置石英玻璃板,金屬塊置于石英玻璃板上,隔水透氣膜封于石英玻璃板上,將金屬塊包覆,使其與工作液處于零接觸狀態,超聲波振動儀對稱設置于工作箱兩側,飛秒激光器置于工作箱體外下方。
一種基于飛秒激光制備空心球形粉末的方法,包括步驟:
(1)開啟超聲波振動儀;
(2)觀察工作液振動情況,產生大量微米級氣泡時,開啟飛秒激光器;
(3)飛秒激光器發射脈沖激光,激光束透過石英玻璃板到達金屬塊表面,金屬塊表面氣化,金屬氣體透過隔水透氣膜到達工作液中,金屬氣體從下至上逐漸包覆微米氣泡,形成微米級空心球金屬;
(4)工作結束后,對工作液進行干燥烘干處理得到微米級空心球金屬粉末。
進一步地,超聲波頻率設置為20KHz-100KHz。
進一步地,飛秒激光器脈沖寬度設置為400fs-700fs。
進一步地,所述工作液為煤油或去離子水。
進一步地,所述得到的粉末粒度為20um-100um。
進一步地,所述金屬塊為銅、鎳基合金、鐵基合金、鈷基合金或316不銹鋼。
有益效果:本發明的優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69346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