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全棉芯彈面料的生產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653746.0 | 申請日: | 2018-06-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950818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07 |
| 發明(設計)人: | 孟粉葉;胡吉永;伏永朝;李毓陵;孫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華大學;棗莊海揚王朝紡織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3D15/08 | 分類號: | D03D15/08;D03D13/00;D06L1/00;D06L1/14;D06L1/16;D06M15/564;D06M11/40;D06M101/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31233 | 代理人: | 黃志達;魏峯 |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全棉 面料 彈性伸長 坯布 織造 斜紋組織結構 緯紗 粗紗纖維 彈性回復 彈性面料 品質缺陷 全棉面料 全棉織物 樹脂整理 低緊度 后整理 強捻紗 手感 定型 漿染 經紗 上機 燒毛 退漿 芯紗 整經 應用 回復 纖維 生產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全棉芯彈面料的生產方法,包括:(1)以細支強捻紗為芯紗,全棉粗紗纖維為再捻纖維,應用塞洛菲爾紡技術制得全棉芯彈紗;(2)將全棉芯彈紗進行整經、漿染;經紗和/或緯紗使用處理后的全棉芯彈紗,以斜紋組織結構上機織造得到坯布;(3)將坯布進行燒毛、退漿、松堆絲光,最后進行樹脂整理、定型,得到全棉芯彈面料。本發明通過應用全棉芯彈紗,采用低緊度的織造技術,并通過系列的后整理工序,使原來彈性、穩定性較差的全棉織物產生較大彈性伸長,同時降低彈性殘余回復,增大其尺寸穩定性,達到目前關于全棉面料彈性伸長和彈性回復的要求,突破現有全棉彈性面料手感粗硬的品質缺陷。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全棉織物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全棉芯彈面料的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全棉織物具有手感柔軟、吸濕透氣、穿著舒適、自然環保等特點,一直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但全棉織物也因其彈性差而導致穿著和洗滌中容易起皺,影響美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使用。特別是用作牛仔服面料時,全棉牛仔布往往因厚實而硬挺,用戶舒適性體驗差。為了改善牛仔棉織物的彈性,普遍采用加氨綸絲或者尼龍或高彈絲制備混紡紗的辦法。雖然添加彈力纖維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織物彈力,但這些化學纖維都不可避免地產生不易降解、舒適性差的問題。
另外一種改善棉織物彈性的方法是,通過一定的定型工藝讓全棉織物獲得一定的彈性。《一種全棉自然彈面料的制造方法》(專利號:2013103316270)提出對全棉織物進行兩步絲光整理而賦予織物彈性,第一次對原面料的絲光預縮增加經向彈性,第二次預縮增加緯向彈性,要求所用紗線的捻系數較高;《全棉經向彈力布的織造方法及全棉經向彈力布》(專利號:2010101681098)提出一種全棉經向彈力布,采用合股二次加捻得到超高強捻紗,織造時采用正捻和反捻兩種捻向的超高強捻紗(2000~2500捻/米),利用空筘的方法在織造的坯布上使經紗有左右旋轉的空間,然后經絲光等系列后整理工序處理,得到全棉經向彈力布,顯然超高強捻紗由于容易纏繞對整經、漿紗和織造工序帶來極大困難;美國專利《Stretchable woven cellulosic fabric and process for making same》(No.US4345908)提出一種全棉彈力布織造技術,通過適當控制織物織造中的織物組織及緊度系數,結合液氨整理和松堆絲光工藝,得到具有13%拉伸彈性和94%的拉伸恢復性的全棉彈力布。總之,前述兩種方案均是通過強捻合股紗和特殊整理工藝定型而提高棉布彈性,同時降低了織物手感柔軟性和織造可加工性。而且,棉布彈性伸長率往往不足15%。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全棉芯彈面料的生產方法,克服高/超高強捻合股紗全棉彈技術引起的織造和手感缺陷。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全棉芯彈面料的生產方法,包括:
(1)以細支強捻紗為芯紗,全棉粗紗纖維為再捻纖維,應用賽洛菲爾紡技術制得全棉芯彈紗;
(2)將全棉芯彈紗進行整經、漿染;經紗和/或緯紗使用處理后的全棉芯彈紗,以斜紋組織結構(具體為三上一下右斜紋組織結構)上機織造得到坯布;
(3)將坯布進行燒毛、退漿、松堆絲光,最后進行樹脂整理、定型,得到全棉芯彈面料。
所述步驟(1)中的全棉芯彈紗的生產流程為:紡芯紗、芯紗蒸紗定捻、絡筒、芯紗再捻、芯彈紗蒸紗定捻、絡筒;芯紗層捻系數為600~700,再捻纖維捻系數為300~400。采用同向加捻。芯紗和再捻纖維的比例為1:1。
所述蒸紗的工藝參數為:65-70℃預熱15-20分鐘,85℃-90℃蒸紗45-50分鐘。
所述步驟(2)中的整經張力為10-12cN;所述漿染采用全淀粉上漿,浸染次數為2-3,壓漿輥壓力為0.1-0.2兆帕。
所述步驟(2)中的上機織造的工藝參數為:上機鋼筘為51-55號筘,上機緯密為40-45根/英寸,上機經密為50-56根/英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華大學;棗莊海揚王朝紡織有限公司,未經東華大學;棗莊海揚王朝紡織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65374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