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機器人行走防撞保護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653087.0 | 申請日: | 2018-06-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56153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16 |
| 發明(設計)人: | 付淑珍 | 申請(專利權)人: | 佛山市聯智新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5J19/00 | 分類號: | B25J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合誠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連圍 |
| 地址: | 528200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機器人本體 滑板 套管 彈簧 防撞保護裝置 機器人 安裝板 伸縮桿 防護效果 通孔 彈簧固定 背表面 防護欄 活動管 減震墊 連接板 正表面 內腔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機器人行走防撞保護裝置,包括機器人本體,所述機器人本體的正表面和背表面均設置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安裝板,所述安裝板靠近機器人本體的一側與機器人本體固定連接,所述套管的內腔分別設置有彈簧和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板靠近彈簧的一側與彈簧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滑板遠離彈簧的一側固定連接有第一伸縮桿。本發明通過設置機器人本體、減震墊、套管、第二伸縮桿、活動管、連接板、第一伸縮桿、安裝板、防護欄、彈簧、第一滑板、第一通孔、第二滑板和第二通孔的配合使用,解決了現有的部分機器人防護效果差的問題,該機器人行走防撞保護裝置,具備防護效果好的優點,值得推廣。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機器人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機器人行走防撞保護裝置。
背景技術
機器人是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它既可以接受人類指揮,又可以運行預先編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據以人工智能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它的任務是協助或取代人類工作的工作,例如生產業、建筑業,或是危險的工作。
機器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輔助人類完成一些工作,現有的部分機器人在行走的過程中容易與其他的裝置碰撞在一起,且現有的機器人由于防護效果較差,從而容易出現被撞壞的現象,加速了機器人的損壞,給使用者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機器人行走防撞保護裝置,具備防護效果好的優點,解決了現有的部分機器人防護效果差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機器人行走防撞保護裝置,包括機器人本體,所述機器人本體的正表面和背表面均設置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安裝板,所述安裝板靠近機器人本體的一側與機器人本體固定連接,所述套管的內腔分別設置有彈簧和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板靠近彈簧的一側與彈簧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滑板遠離彈簧的一側固定連接有第一伸縮桿,所述第一伸縮桿貫穿至套管的外側并固定連接有防護欄,兩個防護欄相對一側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連接板,兩個連接板相對的一側之間設置有活動管,所述活動管的內腔設置有兩個第二滑板,兩個第二滑板相反的一側均固定連接有第二伸縮桿,所述第二伸縮桿遠離第二滑板的一側貫穿至活動管的外側并與連接板固定連接。
優選的,兩個防護欄相反的一側均固定連接有減震墊,所述減震墊的表面設置有防滑紋。
優選的,所述套管靠近第一伸縮桿的一側開設有與第一伸縮桿配合使用的第一通孔,所述活動管的前側和后側均開設有與第二伸縮桿配合使用的第二通孔。
優選的,所述第一滑板的表面靠近套管內壁的一側與套管的內壁滑動連接,所述第二滑板靠近活動管的一側與活動管的內壁滑動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發明通過設置機器人本體、減震墊、套管、第二伸縮桿、活動管、連接板、第一伸縮桿、安裝板、防護欄、彈簧、第一滑板、第一通孔、第二滑板和第二通孔的配合使用,解決了現有的部分機器人防護效果差的問題,該機器人行走防撞保護裝置,具備防護效果好的優點,值得推廣。
2、本發明通過設置減震墊,起到減震的作用,通過設置防滑紋,增加了減震墊與其他裝置之間的摩擦力,通過設置第一通孔,方便第一伸縮桿前后移動,通過設置第二通孔,方便第二伸縮桿前后移動,通過設置第二滑板,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第二伸縮桿從活動管的內腔脫離安裝板,通過設置安裝板,方便套管安裝在機器人本體上,通過設置第二伸縮桿、活動管、連接板和第二滑板,增加了防護欄前后移動時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局部結構的俯視圖;
圖3為本發明套管和第一伸縮桿的配合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活動管和第二伸縮桿的配合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佛山市聯智新創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佛山市聯智新創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65308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