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無人駕駛汽車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632203.0 | 申請日: | 2018-06-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829104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16 |
| 發明(設計)人: | 不公告發明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博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5D1/02 | 分類號: | G05D1/02 |
| 代理公司: | 蘇州謹和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5 | 代理人: | 仲崇明 |
| 地址: | 215000 江蘇省蘇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接近傳感器 狀態檢測傳感器 無人駕駛汽車 自動防護系統 自動駕駛系統 存儲單元 喚醒系統 控制器 檢測儀 靈敏度 羅盤 汽車控制系統 控制器連接 安全性能 控制系統 判定單元 汽車本體 潛在危險 智能化 誤判 均一 外周 誤報 汽車 判定 存儲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無人駕駛汽車,包括汽車本體和汽車控制系統,所述控制系統包括一控制器、一自喚醒系統、一自動防護系統、一自動駕駛系統、一羅盤檢測儀、一狀態檢測傳感器以及若干接近傳感器;所述自喚醒系統、自動防護系統、自動駕駛系統、羅盤檢測儀、狀態檢測傳感器以及若干接近傳感器分別與控制器連接;所述控制器包括一存儲單元、一判定單元以及一控制單元,所述存儲單元中存儲有一角度閾值Y;若干接近傳感器均勻分布在汽車的外周,且每個接近傳感器均一一對應汽車上的一位置。本發明可靠性好、智能化程度高、安全性能高,既能夠有效避免因靈敏度過高而發生的誤判,又能夠避免因降低靈敏度而將潛在危險判定為誤報的事情發生。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智能汽車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汽車的無人駕駛汽車。
背景技術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英國、德國等發達國家開始進行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究,在可行性和實用化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中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進行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究,國防科技大學在1992年成功研制出中國第一輛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汽車。
無人駕駛汽車是通過車載傳感系統感知道路環境,自動規劃行車路線并控制車輛到達預定目標的智能汽車。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無人駕駛汽車已經測試行駛近五十萬公里,其中最后八萬公里是在沒有任何人為安全干預措施下完成的。
雖然目前的無人駕駛汽車的安全性能已經達到一定高度,但是,據新聞報導,美國一輛自動駕駛車在美國亞利桑那州Tempe市發生交通事故,與一名正在過馬路的行人相撞,行人在送往醫院后不治身亡。
據分析,由于之前Uber的自動駕駛車靈敏性過高,當計算機視覺軟件探測到物體時,它就會變得過于謹慎,進行減速或者停車。因此,Uber決定調整其感知系統敏感度,令其不會對潛在的“誤報”物體過于謹慎,然而由于感知系統過于疏忽,軟件沒能立刻對該行人作出反應,盡管系統探測到她正推著自行車穿過街道,但是她被調整為忽視那些被認定為“誤報”的物體,最終導致Uber軟件沒有作出反應,從而導致悲劇的產生。
鑒于此,提出一種無人駕駛汽車本發明所要研究的課題。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無人駕駛汽車,既能解決現有汽車因靈敏度過高導致誤判經常發生的問題,又能解決因將低靈敏度將危險判定為誤報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無人駕駛汽車,包括汽車本體和汽車控制系統,所述控制系統包括一控制器、一自喚醒系統、一自動防護系統、一自動駕駛系統、一羅盤檢測儀、一狀態檢測傳感器以及若干接近傳感器;
所述自喚醒系統、自動防護系統、自動駕駛系統、羅盤檢測儀、狀態檢測傳感器以及若干接近傳感器分別與控制器連接;所述控制器包括一存儲單元、一判定單元以及一控制單元,所述存儲單元中存儲有一角度閾值Y;若干接近傳感器均勻分布在汽車的外周,且每個接近傳感器均一一對應汽車上的一位置;
在工作狀態中,所述狀態檢測傳感器檢測汽車的運行狀態,并將汽車的運行狀態以第一數字“0”或“1”的形式傳送給控制器,其中,第一數字“0”代表狀態安全,第一數字“1”代表狀態不安全;若控制器接收到的第一數字為“0”時,則說明可以進入無人駕駛狀態,若控制器接收到的第一數字為“1”時,則提示無法進入無人駕駛狀態;
在無人駕駛狀態下,若干所述接近傳感器檢測模塊實時檢測汽車四周有無障礙物,并將障礙物信息以第二數字“0”或“1”的形式傳送給控制器,其中,第二數字“0”代表無障礙物,第二數字“1”代表有障礙物;若控制器接收到所有接近傳感器的發送的第二數字為“0”時,則說明此時行駛安全,所述控制器無需任何操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博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蘇州博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63220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