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離子基改性合成革用濕法高剝離聚氨酯樹脂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620105.5 | 申請日: | 2018-06-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59200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16 |
| 發明(設計)人: | 尹凱凱;葛禮響;田海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合肥安利聚氨酯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G18/76 | 分類號: | C08G18/76;C08G18/66;C08G18/42;C08G18/34;C08G18/32;C08G18/12 |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華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 地址: | 230093 安徽省合肥市經濟技術開***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擴鏈劑 離子基 改性 制備 高剝離聚氨酯樹脂 濕法聚氨酯樹脂 多元醇化合物 樹脂 濕法 羧基 小分子二元醇擴鏈劑 二元醇擴鏈劑 聚氨酯合成革 二異氰酸酯 反應終止劑 聚氨酯合成 聚氨酯樹脂 聚酯二元醇 生產效率 分子鏈 己二酸 抗氧劑 軟硬度 相分離 乙二醇 有機物 溶劑 甲醇 預聚 催化劑 置換 剝離 引入 凝聚 應用 保證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離子基改性合成革用濕法高剝離聚氨酯樹脂及其制備方法,其中離子基改性合成革用濕法聚氨酯樹脂由以下組分制備而成:二異氰酸酯、多元醇化合物、小分子二元醇擴鏈劑、催化劑、抗氧劑、溶劑和反應終止劑甲醇;其中,多元醇化合物為己二酸系聚酯二元醇,擴鏈劑選用常規擴鏈劑乙二醇以及帶羧基的二元醇擴鏈劑。本發明在聚氨酯合成過程中采用預聚法工藝,提高樹脂的軟硬度相分離程度,保證樹脂的剝離強度,同時分子鏈中引入適量含羧基擴鏈劑可有效提高濕法聚氨酯樹脂在DMF水溶液中的置換效果,提高聚氨酯樹脂凝聚速度,從而提升生產效率,并降低合成革制品有機物VOC含量,其在聚氨酯合成革技術領域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合成革用濕法聚氨酯樹脂領域,具體是一種離子基改性合成革用濕法高剝離聚氨酯樹脂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聚氨酯(PU)合成革是以纖維織物為基材,以PU樹脂涂覆表層,以濕法、干法等工藝制成的類似天然皮革的新型高分子復合材料,具有與基材粘接性能優異、抗磨損、耐撓曲、抗老化等優異的機械性能,同時還具備加工方便、質量均一、價格優廉等優點,是天然皮革的理想替代品。濕法聚氨酯樹脂通過在DMF水溶液中凝聚加工成型,導致合成革制品一般DMF殘留量高,在制備填料較少的高剝離合成革產品時凝聚速度慢,生產效率低,因此本發明提供一種離子基改性合成革用濕法高剝離聚氨酯樹脂,可有效改進上述問題,其在聚氨酯合成革技術領域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離子基改性合成革用濕法高剝離聚氨酯樹脂及其制備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生產濕法聚氨酯合成革產品DMF殘留量高,凝聚生產速度慢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離子基改性合成革用濕法高剝離聚氨酯樹脂,其制備組分包括二異氰酸酯、多元醇化合物、小分子二元醇擴鏈劑、催化劑、抗氧劑、溶劑和反應終止劑,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帶羧基的小分子二元醇擴鏈劑,帶羧基的小分子二元醇擴鏈劑為二羥甲基丙酸、二羥甲基丁酸、二羥基半酯中的一種或兩種混合,當為兩種混合時可以為任意比例。
所述的離子基改性合成革用濕法高剝離聚氨酯樹脂,其特征在于:各制備組分的占比如下:
多元醇化合物的用量占體系總重量的15-18%;
小分子二元醇擴鏈劑的用量占體系總重量的1.5-3%;
含羧基的小分子二元醇擴鏈劑的用量占擴鏈劑總重量的5—8%;
二異氰酸酯的用量占體系總重量的9-13%,二異氰酸酯中的異氰酸根與活潑氫的摩爾比為1-1.05:1,活潑氫的摩爾量為多元醇化合物、小分子二元醇擴鏈劑中活潑氫的摩爾量之和;
催化劑的用量為多元醇化合物重量的0.1-0.5‰;
抗氧劑的用量占體系總重量的0.2-2‰;
溶劑的用量占體系總重量的65-75%;
反應終止劑的用量占體系總重量的0.1-0.5‰。
所述的離子基改性合成革用濕法高剝離聚氨酯樹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元醇化合物為己二酸系的聚酯多元醇,多元醇化合物的數均分子量為1000-3000。
所述的離子基改性合成革用濕法高剝離聚氨酯樹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異氰酸酯為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
所述的離子基改性合成革用濕法高剝離聚氨酯樹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分子二元醇擴鏈劑選用乙二醇、1,4-丁二醇中的一種或兩種的混合,當為兩種混合時,乙二醇擴鏈劑占小分子二元醇擴鏈劑總重量的70%-9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合肥安利聚氨酯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經合肥安利聚氨酯新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62010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