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身前部構造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608331.1 | 申請日: | 2018-06-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20451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05 |
| 發明(設計)人: | 近藤武宏 | 申請(專利權)人: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2D21/11 | 分類號: | B62D21/1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 11256 | 代理人: | 陳偉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身 前部 構造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在對減震器外殼輸入了車輛前后方向的載荷的情況下,確保所希望的剛性和強度的車身前部構造。在設置有用于將支承車輛的驅動源的扭力桿(48)安裝于減震器外殼(14)的扭力桿安裝機構(46)的車身前部構造(10)中,具有:前部安裝部(44a),其將扭力桿安裝機構(46)安裝于減震器外殼(14)的車輛前方;以及后部安裝部(44b),其與前部安裝部(44a)相比位于車輛后方,并將扭力桿安裝機構(46)安裝于減震器外殼(14),減震器外殼(14)具有在前部安裝部(44a)和后部安裝部(44b)之間沿車輛前后方向延伸的一組橫加強筋(28a、28b)。
技術領域
本發明例如涉及一種汽車等車輛的車身前部構造。
背景技術
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一種車身前部構造,其具有連結有從發動機側延伸的扭力桿的端部的扭力桿用托架,并且將該扭力桿用托架配置于減震器外殼。
對于專利文獻1中公開的車身前部構造而言,進一步地設置有相對于減震器外殼沿著上下方向延伸的縱加強筋。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5087119號公報
發明內容
但是,在相對于減震器外殼設置了扭力桿用托架的情況下,借助扭力桿用托架將從發動機側傳遞來的車輛前后方向的載荷向減震器外殼輸入。
因此,需要針對減震器外殼輸入了來自發動機側的車輛前后方向的過大載荷時的對策。
本發明鑒于上述情況而做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對減震器外殼輸入了車輛前后方向的載荷的情況下,能夠確保所希望的剛性和強度的車身前部構造。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車身前部構造設置有用于將支承車輛的驅動源的安裝座部件安裝于減震器外殼的托架機構,其特征在于,具有:前部安裝部,其將所述托架機構安裝于所述減震器外殼的車輛前方;后部安裝部,其與所述前部安裝部相比位于車輛后方,并將所述托架機構安裝于所述減震器外殼,所述減震器外殼具有在所述前部安裝部和所述后部安裝部之間沿車輛前后方向延伸的加強筋。
本發明能夠獲得在對減震器外殼輸入了車輛前后方向的載荷的情況下,能夠確保所希望的剛性和強度的車身前部構造。
附圖說明
圖1是應用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車輛前部構造的車輛的局部省略立體圖。
圖2是圖1所示的車輛右側部分的放大立體圖。
圖3是表示從圖2所示的狀態拆下下托架和支承托架后的狀態的放大立體圖。
圖4是構成扭力桿安裝機構的上托架、下托架以及支承托架的放大立體圖。
圖5是表示設置于減震器外殼的內表面(表面)的扭力桿安裝機構和與減震器外殼的外表面(背面)接合的加強板的關系的立體圖。
圖6是減震器外殼的立體圖。
圖7是沿著圖6的VII-VII線的剖視圖。
圖8是從外表面側觀察加強板的圖,是表示各部件與加強板的連接關系的說明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 車身前部構造
12 減震器基座
14 減震器外殼
24 第1縱壁部
26 第2縱壁部
28a、28b 橫加強筋(加強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未經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60833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車身結構及車輛
- 下一篇:一種井下采煤工作面支撐搬運車后車架設置自動伸縮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