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地下礦山相鄰兩個采場一條出礦巷的采礦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596959.4 | 申請日: | 2018-06-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25856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18 |
| 發明(設計)人: | 周偉永;段成紅;田敏;王維朕;高鵬;孫紅春;夏太生;王志良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大昌礦業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C41/22 | 分類號: | E21C41/22;E21F15/00;F42D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仲龍騰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靜 |
| 地址: | 237462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地下 礦山 相鄰 兩個 一條 出礦巷 采礦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地下礦山相鄰兩個采場一條出礦巷的采礦方法,沿著礦體走向將礦體劃分為若干礦塊,礦塊長度40~80m,每個礦塊再劃分為礦房和礦柱,礦房和礦柱的底部中間設有間柱;沿礦體走向布置上盤沿脈回風巷和下盤沿脈運輸巷,下盤沿脈運輸巷布置在礦體外并與礦體走向平行;溜井布置在下盤沿脈運輸巷另一側;當礦體厚度大于40m時,礦房和礦柱垂直于礦體走向布置,出礦巷在兩采場底部中間垂直礦體走向布置,采場長度為礦塊長度,采場寬度為13?20m,采場高度為40~100m,鑿巖硐室布置在上中段底部。本發明方法中二步驟回采時,無需在充填體內掘進,生產能力大、采準工程量小、高效的新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地下礦山采礦技術領域,是一種地下礦山相鄰兩個采場一條出礦巷的采礦方法。主要適用于礦巖穩固性好,礦體厚度大于26m傾斜礦體。
背景技術:
在礦山開采中,采用礦房中間施工鑿巖巷,在礦房兩邊的礦柱中間施工出礦巷,向礦房鑿巖巷施工出礦進路。底部采用V型塹溝受礦,從礦房兩側出礦。在進行二步驟回采時,出礦巷在充填體內掘進,施工困難,需要型鋼支護,然后澆筑混凝土,施工成本高,進度慢、安全風險高。中、深孔落礦嗣后充填采礦法生產能力大,作業人員安全性高,對地表環境影響小。高濃度膠結充填技術已廣泛應用,充填體強度能滿足開采實際需要,為礦山規模、高效、安全開采,提供了安全有力保障。
中國專利號ZL 201610439450.X的《一種地下礦山雙采場協同開采的新方法》中,在礦塊內劃分左礦房和右礦房,最后左礦房堆積較高殘礦,難以回收。文中沒說明采用無人遙控鏟運機出殘礦,即使采用無人遙控鏟運機出礦,在采空區內出堆積較多殘礦,無人遙控鏟運機可能被冒落礦石砸到,廢棄在采空區內;二步驟回采時,在開采礦柱,需要在充填體內掘進,施工困難,支護成本高。沒有解決減少采準工程量和在充填體內掘進施工困難,支護成本高的難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就是為了彌補已有技術的缺陷,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地下礦山相鄰兩個采場一條出礦巷的采礦方法,二步驟回采時,無需在充填體內掘進,生產能力大、采準工程量小、高效的新方法。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地下礦山相鄰兩個采場一條出礦巷的采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驟:
1)、沿著礦體走向將礦體劃分為若干礦塊,礦塊長度40~80m,每個礦塊再劃分為礦房和礦柱,礦房和礦柱的底部中間設有間柱。
2)、沿礦體走向布置上盤沿脈回風巷和下盤沿脈運輸巷,下盤沿脈運輸巷布置在礦體外并與礦體走向平行;溜井布置在下盤沿脈運輸巷一側;當礦體厚度為26~40m時,礦房和礦柱平行于礦體走向布置,出礦巷在兩采場底部中間平行礦體走向布置,采場長度為礦塊長度,采場寬度為礦體厚度的一半,采場高度為40~100m,鑿巖硐室布置在采場上中段底部。
當礦體厚度大于40m時,礦房和礦柱垂直于礦體走向布置,出礦巷在兩采場底部中間垂直礦體走向布置,采場長度為礦塊長度,采場寬度為13-20m,采場高度為40~100m,鑿巖硐室布置在采場上中段底部。
3)、采場開采采用隔一采一或隔三采一的方式。
4)、在每個礦塊的礦房內開鑿出與出礦巷呈45°夾角的出礦進路,出礦進路的另一端均布置有鑿巖巷;在礦塊上中段底部布置鑿巖硐室,當圍巖穩固時,邊孔靠近礦體邊界線布置,施工硐室時向礦體邊界線外擴大0.8m;當圍巖穩固性較差或靠近充填體時,硐室施工在采場邊界線上,邊孔布置在距邊界線1m~1.5m。
5)、所述鑿巖巷又為受礦巷,在受礦巷一端布置豎直的切割井,在受礦巷內利用中孔鑿巖機鑿巖,以切割井為自由面,切割井和受礦巷為補償空間擠壓控制爆破形成切割槽,以切割槽和受礦巷為補償空間爆破形成偏V型受礦塹溝,V型受礦塹溝高度為12~15m,從出礦進路將崩落礦山利用鏟運機運至溜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大昌礦業集團有限公司,未經安徽大昌礦業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59695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充填體下的采礦方法
- 下一篇:單雙聯合鑿巖巷道布置結構及回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