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車輛吹腳風道結構及包括其的車輛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810588193.5 | 申請日: | 2018-06-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228345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13 |
| 發(fā)明(設計)人: | 汪奇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蔚來汽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H1/00 | 分類號: | B60H1/00;B60H1/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華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丁慧玲;壽寧 |
| 地址: | 中國香*** | 國省代碼: | 中國香港;8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吹腳風道 橫梁 空調出風口 吹風口 穿過 車長方向 間隔排布 車內 優(yōu)化 | ||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車輛吹腳風道結構及包括其的車輛,所述車輛吹腳風道結構包括一個或多個沿車長方向間隔排布的橫梁,以及一個或多個吹腳風道,每一所述吹腳風道對應連接一個吹風口和一個空調出風口,其中,每個所述橫梁上均開設有供所述吹腳風道穿過的過孔,每個所述吹腳風道穿過其所經過的每個所述橫梁上的過孔,一端與該吹腳風道對應的空調出風口連接,另一端與該吹腳風道對應的吹風口連接。本發(fā)明節(jié)省了吹腳風道所占空間,簡化了吹腳風道結構,優(yōu)化了車內布局。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汽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車輛吹腳風道結構及包括其的車輛。
背景技術
現有的汽車產品,為了保證后排乘客在使用過程中具有舒適的溫度環(huán)境,通常在汽車前排座椅底部設計后排吹腳風道。而在設計汽車車身時,基于碰撞安全考慮,車身底部通常設計有橫梁。現有的后排吹腳風道通常需要繞過該橫梁與車身空調出風口連接。但是,現有的風道由于需要繞梁,使得安裝結構設計復雜,安裝成本高,此外,現有的風道安裝結構,在安裝時需占用較大的空間,從而限制了汽車其他部件的布局空間及布局多樣性。
由此可知,如何實現汽車后排吹腳風道更加合理的固定安裝,成為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車輛吹腳風道結構及包括其的車輛,節(jié)省了吹腳風道所占空間,簡化了吹腳風道結構,優(yōu)化了車內布局。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車輛吹腳風道結構,包括:
一個或多個沿車長方向間隔排布的橫梁,以及一個或多個吹腳風道,每一所述吹腳風道對應連接一個吹風口和一個空調出風口,其中,
每個所述橫梁上均開設有供所述吹腳風道穿過的過孔,每個所述吹腳風道穿過其所經過的每個所述橫梁上的過孔,一端與該吹腳風道對應的空調出風口連接,另一端與該吹腳風道對應的吹風口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吹腳風道結構還包括加強部,其形狀與所述過孔相匹配,并固定貼合在所述過孔的內壁上。
進一步的,所述加強部為一體成型的金屬加強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吹腳風道結構包括N個吹腳風道,則與之對應的空調出風口和吹風口也分別有N個,分別設為第n吹腳風道、第n出風口、第n吹風口,其中,為N正整數,n=1,2,3…N;
所述第n吹腳風道穿過第n出風口與第n吹風口之間的所有橫梁上的所述過孔,一端與第n出風口連接,另一端與第n吹風口連接。
進一步,所述第n吹腳風道包括第n前排風道和第n后排風道,其中,
所述第n前排風道與底部車身鈑金平面構成傾斜角,一端與所述空調的第n出風口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n后排風道的一端密封連接;
所述第n后排風道與底部車身鈑金平面相平行,穿過所述過孔,另一端與所述第n吹風口相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第n后排風道包括一節(jié)或多節(jié)密封連接的長度相等和/或不相等的風道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第n吹腳風道固定在車身鈑金上。
進一步的,所述第n吹腳風道上設有多個塑料卡腳,所述第n吹腳風道通過所述塑料卡腳固定連接在底部車身鈑金上。
進一步的,所述吹腳風道結構包括:
一個橫梁,第一吹腳風道和第二吹腳風道,其中,
所述第一吹腳風道穿過所述橫梁的過孔,一端與空調的第一出風口相連接,另一端與位于后排一側的第一吹風口相連接;
所述第二吹腳風道穿過所述過孔,一端與空調的第二出風口相連接,另一端與位于后排另一側的第二吹風口相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蔚來汽車有限公司,未經蔚來汽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58819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