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黃茶的加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562112.4 | 申請日: | 2018-06-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34033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12 |
| 發明(設計)人: | 宋國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廬山市環綠時代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F3/06 | 分類號: | A23F3/06 |
| 代理公司: | 武漢惠創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2243 | 代理人: | 陳紅燕 |
| 地址: | 332800 江西省***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茶葉含水量 黃茶 攤放 悶黃 殺青 搖青 竹盤 加工 茶葉加工技術 新鮮茶葉 一芽一葉 蒸汽殺青 濕棉布 熱風 成條 初烘 輕揉 揉捻 攤涼 選料 香氣 摘取 茶葉 明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黃茶的加工方法,屬于茶葉加工技術領域。具體過程如下:A、選料:摘取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的新鮮茶葉作為原料;B、攤放:室溫攤放4~6h;C、搖青:搖青3次,每次1min,每次間隔20min;D、殺青:在130~150℃蒸汽殺青,使殺青后茶葉含水量在55~60%;E、揉捻:趁熱輕揉至茶葉成條率高于90%;F、初烘:在120℃烘至茶葉含水量為43%~48%;G、悶黃:攤放5min后置于竹盤上,厚度為10~15cm,蓋上濕棉布,從竹盤底部向上持續通入35~40℃熱風,悶黃時間為5~6h;H、干燥:85~95℃下烘至茶葉含水量小于10%后,攤涼至常溫,再在70~80℃下烘至含水量小于6%。本發明加工得到的黃茶香氣濃郁、湯色杏黃明亮、滋味醇厚香甜、具有較高的品質。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茶葉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黃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黃茶,特產于中國,中國六大茶類之一。黃茶除具有獨特的外形之美外,其營養和藥理成分在六大茶類中亦表現出色,被茶葉專家推薦為最適宜飲用的茶類。
黃茶的加工工藝為:殺青—悶黃—干燥,其工序與綠茶類似,只是比綠茶多了一道悶黃的工序而形成了“黃湯黃葉”的品質特點。在悶黃的過程中,茶葉的內含物發生變化,從而使得茶香濃郁,茶的苦澀味減少,滋味變醇,湯色金黃。而根據茶葉的嫩度不同,悶黃的方法也不盡相同。主要有以下幾種:1.殺青后悶黃;2.揉捻后悶黃;3.毛火后悶黃;4.悶炒交替進行;5.烘悶結合。
如申請號為CN201310360023.9的專利公開了一種手工黃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鮮葉采摘、鮮葉清洗、曬青、初炒、做形、攤涼、初烘、一次悶黃、復烘、二次悶黃、揀剔、復火提香。其中,一次悶黃時間為20~30h,悶黃溫度為20~35℃;二次悶黃時間為20~25h,悶黃溫度為20~35℃。此法悶黃時間太長且有兩次悶黃,雖然香氣濃郁,但茶葉中的氨基酸含量已呈下降趨勢,滋味偏澀。
如申請號為CN201210230753.2的專利公開了一種黃龍井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鮮葉攤放、青鍋、悶黃、輝鍋、悶黃提香、揀剔割末。其中,悶黃采用牛皮紙袋悶黃的工藝,由于牛皮紙袋并不透氣,一方面容易使茶產生水悶氣甚至造成局部溫度過高引起的“燒茶”現象,另一方面,茶堆中的供氧不足,不利于降低茶葉的酚氨比值,影響茶的品質。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黃茶的加工方法,加工得到的黃茶香氣濃郁、湯色杏黃明亮、滋味醇厚香甜、具有較高的品質。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黃茶的加工方法,具體過程如下:
A、選料:摘取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的新鮮茶葉作為原料;
B、攤放:取選好的新鮮茶葉,室溫攤放4~6h,以茶葉散發清香為準;
C、搖青:將經過攤放的茶葉送入搖青機搖青3次,每次搖青1min,每次間隔20min,搖青機轉速為15~25轉/min;
D、殺青:將搖青后的茶葉在130~150℃溫度下蒸汽殺青,使殺青后茶葉含水量在55~60%;
E、揉捻:將殺青后的茶葉趁熱輕揉至茶葉成條率高于90%;
F、初烘:將揉捻后的茶葉在120℃溫度下烘焙至茶葉含水量為43%~48%;
G、悶黃:將初烘后的茶葉攤放5min后置于竹盤上,厚度為10~15cm,蓋上濕棉布,從竹盤底部向上持續通入35~40℃熱風,悶黃時間為5~6h;
H、干燥:將悶黃后的茶葉攤涼回潮2h后,在85~95℃下烘焙至茶葉含水量小于10%,再次攤涼至常溫,再在70~80℃下烘焙至茶葉含水量小于6%。
優選的,步驟C中,所述搖青機的搖籠為竹制搖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廬山市環綠時代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未經廬山市環綠時代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56211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茶葉烘干機裝置
- 下一篇:一種有機茉莉花南山白毛茶的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