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城市地下空間智能測繪技術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442906.7 | 申請日: | 2018-05-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896025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27 |
| 發明(設計)人: | 黃夢蘭;李熠;景淑媛;李培高;游中能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省冶地工程勘察設計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C15/00 | 分類號: | G01C15/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鄧小兵 |
| 地址: | 6180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地下管網 地下空間 測繪 智能測繪 改擴建 測量 測繪數據 日常維護 數據支撐 有機結合 周邊環境 管網 市政 地下 規劃 保證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城市地下空間智能測繪技術,本發明通過無人機實現對地下空間的快速測繪,同時通過測繪車輛對管網底面的周邊環境進行測量,在通過設置于地面的多個GPS基站規定測繪的路徑,從而保證地上與地下測繪數據能夠有機結合,進而使市政規劃人員能夠快速了解地下管網自身及其周邊的狀態,為已有地下管網的改擴建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提高地下管網的改擴建質量,同時測量得到的數據也為地下管網的日常維護提供支持。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測繪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城市地下空間智能測繪技術。
背景技術
城市地下空間主要由各種線路及交通管網組成,這是城市市政及交通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需要對已有的市政管網進行升級改造以適應現實的需要,但是傳統的開膛破肚式的施工方式越來越不能適應環境保護的苛刻要求,因此需要對現有的地下管網進行測繪以了解地下管網與地上建筑、道路之間的關系,從而確定對已有線路的改擴建方案,同時測量得到的數據對于制定合理的保養維護方案也具有重要的知道意義。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測量誤差大、測繪效率低的缺陷,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城市地下空間智能測繪技術,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上述目的:
一種城市地下空間智能測繪技術,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根據城市道路交通及地下管網的入口選定多個坐標點,并在相應的地下管網入口點設定GPS基站;
B、向地下管網系統中釋放無人機進行測繪,通過GPS基站及安裝于無人機上的GPS定位器規劃無人機的測繪路線;并通過設置于無人機上的測量儀測繪地下管網;最終生成以GPS基站為基點的地下管網三維模型;
C、通過車載GPS定位器和GPS基站規劃地面測繪路線,并通過車載測量系統測量監理道路周邊的的三維模型;
D、以GPS基站為基點,將步驟B和步驟C測繪得到的地下與地面三維模型進行整合,從而得到地下管網分布的三維模型。
所述步驟B中的測量儀包括三維激光雷達測量儀、超聲波測量儀等。
所述步驟B中測量的數據包括管網的直徑、走向及具體的位置坐標。
所述步驟B中還通過攝像頭提高對無人機的控制精度。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通過在多個地面管網的入口處GPS基站規劃地下無人機與地面測繪車的運行路徑,從而保證兩個測繪得到的數據能夠快速、準確的合并;同時再通過位于地下管網內部的無人機測量地下管網的走向、管徑等數據完成地下管網部分的數據測量,并通過測繪測量繪制地下管網周邊的底面數據,通過兩種數據的結合快速判斷地下管網周邊環境是否允許進行大規模的改擴建,從而為地下管網的改造提供數據支撐,同時也為地下管網的維護提供數據支撐,有利于提高地下管網的維護效率及維護質量。
2、本發明通過在無人機上設置攝像頭,方便操作人員控制無人機的飛行姿態機飛行軌跡,提高無人機對復雜的地下管網的適應能力,降低其對無人機的損壞,同時也可以方便操作人員對地下管網的實際狀態有更加直觀的認識,便于快速確認需要維護的地點。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本實施例作為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例,其公開了一種城市地下空間智能測繪技術,包括以下步驟:
A、根據城市道路交通及地下管網的入口選定多個坐標點,并在相應的地下管網入口點設定GPS基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省冶地工程勘察設計有限公司,未經四川省冶地工程勘察設計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442906.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邊坡監測系統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復雜異形結構建筑的幕墻施工的測量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