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模擬訓練系統聯合訓練目標航跡自動移交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420686.8 | 申請日: | 2018-05-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48556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2 |
| 發明(設計)人: | 周漩;鄒偉;張晉武;張丕旭;周衛平;王玉柱;盧爽;孫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91977部隊 |
| 主分類號: | G09B9/06 | 分類號: | G09B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譜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57 | 代理人: | 羅建書 |
| 地址: | 100036***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模擬 訓練 系統 聯合 目標 航跡 自動 移交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多模擬訓練系統聯合訓練目標航跡自動移交方法,包括:航跡發起端根據預設航跡和第一預設航跡方程,生成第一估計航跡,并判斷飛行器是否進入自動移交適應性航跡;當判定飛行器進入自動移交適應性航跡時,航跡發起端發送第一估計航跡和實際航跡至航跡接收端;航跡接收端根據接收到的數據修正第二預設航跡方程,并判斷飛行器是否到達移交點,當判定飛行器到達移交點時,航跡接收端根據第一估計航跡和第二預設航跡方程,生成第二估計航跡。通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提高了多個仿真系統之間航跡自動移交的可靠性,降低了不同仿真系統間航跡移交時出現跳點、丟點或中斷的可能性,提高了多模擬訓練系統對航跡模擬的準確性真實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目標航跡仿真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多模擬訓練系統聯合訓練目標航跡自動移交方法。
背景技術
航管教學模擬系統主要目的是模擬管制指揮場景,使管制員在模擬的環境下通過仿真訓練提高對于程序管制、雷達管制、塔臺飛行指揮等項目的管制技能。隨著管制學員培養的要求不斷提高,需要多個航管教學模擬系統之間能夠數據互通,實現對管制學員的全過程、全要素的培訓。而多系統之間的數據互通,關鍵在于目標航跡的自動移交。
而相關技術中,通常是在預設的位置,進行目標航跡的移交和仿真模型的轉換,由于不同系統間采用不同的雷達探測模型對航跡進行模擬,因此,在航跡移交時容易出現跳點、丟點、中斷等問題,進而降低了管制學員進行模擬訓練的真實感,降低了管制訓練的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或相關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多模擬訓練系統聯合訓練目標航跡自動移交方法,有利于提高多個仿真系統之間目標航跡自動移交的可靠性,降低了不同仿真系統間航跡移交時出現跳點、丟點或中斷的可能性。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第一方面的技術方案提供了一種多模擬訓練系統聯合訓練目標航跡自動移交方法,適用于目標航跡發起端,目標航跡自動移交方法包括:步驟10,根據預設航跡,確定預設航跡上的自動移交適應性航跡;步驟20,根據預設航跡和第一預設航跡方程,生成第一估計航跡;步驟30,根據目標飛行器的實際航跡,判斷目標飛行器是否進入自動移交適應性航跡;步驟40,當判定目標飛行器進入自動移交適應性航跡時,發送第一估計航跡和實際航跡至目標航跡接收端。
在上述任一項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步驟20具體包括:步驟21,根據預設周期,獲取目標飛行器的狀態信息和實際航跡;步驟22,根據狀態信息、實際航跡、預設航跡和第一預設航跡方程,生成第一估計航跡,其中,狀態信息包括目標飛行器的速度信息、加速度信息和坐標信息。
在上述任一項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步驟40,具體還包括:步驟41,發送移交請求消息至目標航跡接收端;步驟42,根據接收到的目標航跡接收端發送的移交請求確認消息,建立航跡傳輸信道,其中,航跡傳輸信道用于目標航跡發起端與目標航跡接收端之間的航跡信息傳送,航跡信息包括第一估計航跡和實際航跡。
在上述任一項技術方案中,優選地,還包括:步驟50,當判斷接收到目標航跡接收端發送的移交結束請求消息時,發送移交接收請求確認消息至目標航跡接收端。
本發明第二方面的技術方案提供了一種多模擬訓練系統聯合訓練目標航跡自動移交方法,適用于目標航跡接收端,目標航跡自動移交方法包括:步驟60,根據預設航跡,確定預設航跡上的自動移交適應性航跡;步驟70,判斷目標飛行器是否進入自動移交適應性航跡;步驟80,當判定目標飛行器進入自動移交適應性航跡時,根據接收到的第一估計航跡和實際航跡,修正目標航跡接收端的第二預設航跡方程。
在上述任一項技術方案中,優選地,還包括:步驟90,根據預設航跡和第一估計航跡,確定預設航跡上的移交點;步驟100,當判定目標飛行器到達移交點時,根據第一估計航跡和第二預設航跡方程,生成目標航跡接收端的第二估計航跡,其中,第二估計航跡的起始點為第一估計航跡的終止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91977部隊,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91977部隊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42068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