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揚子鱷脫腥油脂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400598.1 | 申請日: | 2018-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41315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24 |
| 發明(設計)人: | 吳孝兵;莊紅;周永康;朱紅星;鄭艷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師范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1B1/02 | 分類號: | C11B1/02 |
| 代理公司: | 蕪湖安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任晨晨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蕪湖市鏡湖區安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中藥資源研究所/***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熬制 脫腥 高溫條件 油脂制備 不飽和脂肪酸 發明制備工藝 醛酮類物質 充分混合 結合濕法 物理擠壓 氧化損失 混合物 脫腥劑 腥臭味 剁碎 瀝干 切塊 洗凈 制備 備用 過濾 耗時 脂肪 保留 | ||
本發明提供了揚子鱷脫腥油脂制備方法,方法為:1)揚子鱷脂肪洗凈瀝干,切塊剁碎,物理擠壓過濾備用;2)加入脫腥劑充分混合,再加入水充分攪拌,靜置;3)將步驟2)所得混合物25?65℃條件下熬制0.1?9.0h,熬制過程中不停攪拌,即得到制備的油脂。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結合濕法熬制法制備揚子鱷脫腥油脂,全過程在25?65℃相對低溫下進行,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揚子鱷油脂的有效成分,防止了不飽和脂肪酸在高溫條件下的氧化損失以及高溫條件下產生的對人體有害且有腥臭味的醛酮類物質。本發明制備工藝簡便易行、耗時較短。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材料制備領域,具體涉及揚子鱷脫腥油脂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油脂制備技術主要包括傳統的熬制法、蒸煮法、壓榨法和近年來不斷發展的酶提取法、超臨界CO2或溶劑萃取法、微波或超聲波輔助萃取法以及多種技術結合的方法等。具體到鱷魚油脂的提取,其制備離不開化學試劑或者高溫高壓的條件,耗時較長。
2015年11月11日公開的申請號為201510563346.7的專利將鱷魚脂肪、血管和粘膜等組織混合,慢火水煮15-18小時再加入香精得到鱷魚油;2013年12月25日公開的申請號為201310451356.2的專利公開了:經過脫酸,脫膠,脫臭及脫色四步驟加入多種化學試劑的一種鱷魚油的制備方法;2012年1月4日公開的中國專利申請號201110218057.5,公開了通過高壓高溫熬制鱷魚油脂的方法。同樣具有腥臭味的魚油也有較多的制備方法,如:2014年1月22日公開的申請號201310548325.9和2014年1月22日公開的申請號201310547110.5的專利公開技術方案為:經過氫化反應,再脫色脫臭的魚油的制備方法。2017年8月18日公開的中國專利申請號201710210306.3公開的技術方案為:通過制漿、水解、鹽析、提純等步驟的制備魚油2008年9月3日公開的申請號為200710061563.1的專利公開了通過24-33小時60-80℃的酯交換反應得到乙酯型魚油的工藝。
此外,已有研究表明,采用超臨界CO2萃取法和干法熬制法,分別有32.6%、60.0%的鱷魚油脂得率,熬制法在得率方面優勢明顯。
上述鱷魚油提取的現有技術,不僅受到提取方法、技術設備和環境安全等的限制,還存在有效成分損失、有毒溶劑殘留、安全性差或設備昂貴、成本過高等諸多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揚子鱷脫腥油脂制備方法,在最大限度地保留油脂中的有效成分,整個制備過程用時較短且操作簡便,對人體無害、對環境無污染。
本發明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揚子鱷脫腥油脂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揚子鱷脂肪洗凈瀝干,切塊剁碎,物理擠壓過濾備用;
2)加入脫腥劑充分混合,再加入水充分攪拌,靜置;
3)將步驟2)所得混合物25-65℃條件下熬制0.1-9.0h,熬制過程中不停攪拌,即得到制備的油脂。
步驟1)中所述揚子鱷脂肪選自新鮮或冷藏的揚子鱷脂肪;
步驟2)中揚子鱷脂肪和脫腥劑的質量比為2.0-20.0:0.1-5.5。
步驟2)中揚子鱷脂肪和脫腥劑混合物與水的質量比為5.5-200.0:0.1-15.5。
步驟2)中所述脫腥劑,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師范大學,未經安徽師范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40059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食用油逐級溫控壓榨工藝
- 下一篇:一種天然食用油壓榨裝置及使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