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茶葉加工工藝及加工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369830.X | 申請日: | 2018-04-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703225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26 | 
| 發明(設計)人: | 汪強;蘇貴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汪強 | 
| 主分類號: | A23F3/06 | 分類號: | A23F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41 | 代理人: | 唐海力;韓來兵 | 
| 地址: | 239599 安徽省滁州***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茶葉加工工藝 加工系統 茶葉加工過程 消毒殺菌裝置 真空凍干裝置 常溫干燥 殺菌處理 殺青處理 殺青裝置 速凍裝置 萎凋裝置 成品茶 速凍 凍干 理條 攤涼 萎凋 鮮葉 申請 茶葉 保存 | ||
1.一種茶葉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S101至步驟S105:
步驟S101:對鮮茶葉進行萎凋處理;
步驟S102:對茶葉進行殺青處理;
步驟S103:對茶葉進行速凍處理;
步驟S104:對茶葉進行凍干處理;
步驟S105:對茶葉進行殺菌處理,制得成品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茶葉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102與所述步驟S103之間,還包括:
步驟S201:對茶葉進行理條處理;
步驟S202:對茶葉進行攤涼處理。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茶葉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101后所得茶葉的重量與鮮茶葉的重量相比減輕12%至22%,所述步驟S101中溫度不超過35℃。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茶葉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102后所得茶葉的重量與所述步驟S101后所得茶葉的重量相比減輕15%至25%,所述步驟S102中溫度不超過200℃。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茶葉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103中對茶葉進行速凍處理的時間為不少于4小時,溫度為-50℃。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茶葉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104中對茶葉進行凍干處理的時間為不少于24小時,溫度為-48℃至-50℃,壓強為1.3Pa至13Pa。
7.一種茶葉加工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鮮葉萎凋裝置(1)、殺青裝置(2)、速凍裝置(3)、真空凍干裝置(4)和消毒殺菌裝置(5),鮮葉萎凋裝置(1)的物料輸出端與殺青裝置(2)的物料輸入端連接,所述殺青裝置(2)的物料輸出端與速凍裝置(3)的物料輸入端連接,所述速凍裝置(3)的物料輸出端與所述真空凍干裝置(4)的物料輸入端連接,所述真空凍干裝置(4)的物料輸出端與所述消毒殺菌裝置(5)的物料輸入端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真空凍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殺青裝置(2)與所述速凍裝置(3)之間還依次設置有理條裝置和攤涼裝置,理條裝置的物料輸入端與所述殺青裝置(2)的物料輸出端連接,所述理條裝置的物料輸出端與所述攤涼裝置的物料輸入端連接,所述攤涼裝置的物料輸出端與所述速凍裝置(3)的物料輸入端連接。
9.一種權利要求7中采用的真空凍干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真空冷凍環境的外箱體(401)、存放茶葉的內箱體(402)和吸收升華氣體的冷阱箱(403),所述外箱體(401)上設置有制冷裝置(416),所述內箱體(402)設置在所述外箱體(401)內,所述內箱體(402)與所述外箱體(401)之間留有通風道(415),所述內箱體(402)的內壁上開設有若干個與所述通風道(415)連通的通風孔(408),所述外箱體(401)上開設有升華氣通孔(410),所述冷阱箱(403)通過所述升華氣通孔(410)與所述通風道(415)連通,所述冷阱箱(403)與抽真空裝置(411)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真空凍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阱箱(403)內設置有多層附著升華氣體的盤管(409),所述盤管(409)為波浪形結構,所述上、下相鄰的兩層所述盤管(409)之間交錯設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汪強,未經汪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69830.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高效茶葉加工裝置
- 下一篇:一種自動化茶葉炒青分篩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