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適應寬式運梁車通行的架橋機轉場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369716.7 | 申請日: | 2018-04-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74348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07 | 
| 發明(設計)人: | 李珍西;張智瑩;鄭國;周發揚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工程機械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D21/00 | 分類號: | E01D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李振文 | 
| 地址: | 430077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輔助支腿 架橋機 前支腿 下橫梁 運梁車 鉸接 轉場 通行 架橋機主梁 剛性支腿 簡支結構 可靠支撐 拉桿機構 柔性支腿 施工作業 穩定支撐 箱梁腹板 橡膠墊板 斜面結構 可解除 三角墊 保證 支撐點 彎矩 下端 斜撐 拆卸 轉換 配合 | ||
1.一種適應寬式運梁車通行的架橋機轉場方法,架橋機包含前支腿、中支腿、后支腿、后輔助支腿、前起重小車和后起重小車,通過前支腿和后輔助支腿形成簡支結構支撐架橋機,使得寬式運梁車直接通過后輔助支腿進入架橋機,實現對架橋機的馱運轉場,所述后輔助支腿包括兩上鉸座、兩外柱體、兩升降控制裝置、兩內柱體、下橫梁和兩翻折吊裝裝置,各所述上鉸座分別與架橋機鉸接,各所述內柱體與外柱體組成套柱式結構,且所述外柱體和內柱體通過升降控制裝置控制其伸縮量,各所述內柱體的下端連接至下橫梁,且各所述內柱體連接至兩翻折吊裝裝置的下端,兩翻折吊裝裝置的上端鉸接至架橋機主梁以實現整個后輔助支腿的上下翻折,所述下橫梁通過支點轉換實現寬式運梁車的順利通行,同時將支撐載荷從箱梁翼緣轉移到箱梁腹板處,且能配合前支腿形成穩定的簡支結構,在架橋機馱運轉場轉換支撐時支撐架橋機,所述前支腿的頂端設有拖掛輪機構,中部設有斜撐機構,底端設有拉桿機構,其特征在于該架橋機轉場方法包含:
步驟1:架橋機的前支腿斜撐機構一端與架橋機主梁底部鉸接,另一端與前支腿上部鉸接,使前支腿上部形成穩定的三角結構,將前支腿拉桿機構與末孔梁片的吊孔錨固,使前支腿下部形成穩定的三角結構,從而保證前支腿穩定可靠地支撐架橋機;
步驟2:架橋機的后輔助支腿向下翻折,在梁面上支撐可靠,拆除中支腿支撐;
步驟3:向上翻折后支腿,架橋機由前支腿和后輔助支腿支撐,前支腿通過斜撐機構轉換為剛性支腿,后輔助支腿鉸接為柔性支腿,形成簡支結構,運梁車背馱架進入架橋機內部;
步驟4:運梁車運行到位后,運梁車上的馱架頂升到位,后起重小車回退到架橋機尾部;
步驟5:馱架完全受力后,收縮前支腿離地,向上翻折后輔助支腿到位后,運梁車啟動,整機馱運轉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架橋機轉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掛輪機構與架橋機主梁固定,所述斜撐機構能與主梁下表面連接,所述拉桿機構與梁片錨固,所述拖掛輪機構可使前支腿沿著架橋機主梁前后往返移動,所述的斜撐機構在架橋機轉場轉換支撐時,一端與架橋機主梁鉸接,另一端與前支腿上部鉸接,形成穩定的三角結構,所述的拉桿機構在架橋機轉場時,一端與前支腿下部鉸接,另一端與梁片錨固,增加前支腿的穩定性。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架橋機轉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控制裝置包含位于外柱體兩側的兩個液壓油缸,各液壓油缸的一端通過外柱體上的鉸耳鉸接于外柱體的外側,另一端分別固定于一轉換套的兩側,所述轉換套的中部與內柱體插銷連接。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架橋機轉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柱體的側緣設有兩外銷孔,所述內柱體的側緣設有多排間隔設置的定位孔,每排定位孔為兩個,從而通過兩升降銷軸來將外柱體和內柱體進行定位。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架橋機轉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橫梁設有本體、下鉸座、三角墊和橡膠墊板,所述本體的兩端上部通過下鉸座鉸接于內柱體的下端,兩端底面為斜面結構,所述本體的的兩側還設有三角墊,所述本體的底面設有橡膠墊板,由此,在保證運梁車通過性的前提下,將后輔助支腿支撐載荷傳遞到箱梁腹板位置處。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架橋機轉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折吊裝裝置包含上吊座、電動葫蘆和下吊座,所述上吊座固定于架橋機主梁,所述下吊座固定于內柱體,所述電動葫蘆的上端連接至上吊座,下端連接于下吊座。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架橋機轉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2中,通過電動葫蘆進行翻折,翻折到位后,安裝下橫梁,并使后輔助支腿在梁面上支撐可靠,拆除中支腿的下橫梁,并通過前起重小車將中支腿下橫梁吊運至架橋機前端,并放置在箱梁上,同時后起重小車移動至架橋機的前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工程機械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未經中鐵工程機械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69716.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