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分離純化裸藻藻種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344092.3 | 申請日: | 2018-04-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7716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01 |
| 發明(設計)人: | 王兆偉;彭小偉;王六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波浮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2N1/12 | 分類號: | C12N1/12;C12N1/02;C12R1/89 |
| 代理公司: | 無錫市匯誠永信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張歡勇 |
| 地址: | 3157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分離 純化 裸藻藻種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分離純化裸藻藻種的方法,其通過選取含有裸藻細胞的水樣或含有雜菌的裸藻藻液,加入一定量合適裸藻生長的無機培養基,然后調節藻液的pH至3?4,3000?30000lx的光強下培養2?7d;然后,將藻液進行稀釋,放入特定容器中,在培養裝置的某部分施加2000?5000lx的光照一定時間,在照光部分吸取一定量的藻液,接入培養孔板中培養。通過這種方式,在短時間內得到純度較高的藻種,縮短生長周期,提高大規模生長的成功幾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微藻藻種純化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分離純化裸藻藻種的方法。
背景技術
裸藻生活在淡水中,常在湖泊河溝形成綠色水華,尤其是有機質比較豐富的水域較為常見,在水面形成一層綠色的水膜,并隨外界的光照等情況變化而形成或散開。裸藻無細胞壁,有一根長鞭毛,通過鞭毛和細胞扭動進行運動,胞內有葉綠體,可依靠光合作用進行自養,同時也可以利用有機物(如葡萄糖、谷氨酸、蘋果酸、丙酮酸、乳酸和乙醇)營異養,在自然界中通常是同時進行光養和異養。裸藻體型呈長棒狀,寬度一般為10-20μm,長度可達100μm;具有眼點一個,對光照較為敏感(趨光性/避光性);裸藻的體型也會隨著外界光照等情況改變,如在深夜會變成圓球狀;其繁殖方式為無性縱裂分裂。
裸藻是一種介于動、植物兩者之間的中間型生物,具有動、植物的蛋白質組成,是良好的餌料生物;2013年,我國批準裸藻為新的食品原料,這使得裸藻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
培養時,不管是利用光生物反應器進行自養培養還是利用發酵罐進行異養培養,都要求裸藻比較“純”。目前報道的藻種藻種純化方法主要有顯微鏡挑取藻細胞和藻液添加抗生素除菌,前者操作復雜,對操作人員的技術要求較高,需要一定的藻類分類經驗,同時單個藻細胞的培養難度較大,不易成活;后者在藻液中直接加入抗生素,雖然能夠有效的抑制藻液中雜菌,但是無法完全除菌還會影響藻類生長甚至誘導突變。因此,開發一種適用于裸藻藻種的快速、有效獲得裸藻純種的方法顯得十分必要。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高效、簡易分離純化裸藻藻種的方法,從而獲得無細菌污染的裸藻藻種,起到降低藻種維護成本和快速獲得批量藻種的目的。
發明內容
有鑒于裸藻藻種篩選時間長及傳代過程及規模培養過程中極易染菌的問題,本發明利用酸化、光誘導等措施,提供了一種成本低廉、操作簡易的藻種純化程序,從而達到快速獲得裸藻純種、適應規模化裸藻生產的目的。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分離純化裸藻藻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選取含有裸藻細胞的水樣或含有雜菌的裸藻藻液,接入按配好的營養鹽得到的無菌培養基后,用酸調節pH值至酸性范圍,在調好的光強條件下培養;
B、步驟A得到的藻液經收集后進行稀釋,然后轉入新的滅菌培養裝置中,;
C、將培養裝置的部分區域按給定量的光強施加照射;
D、取部分藻液,稀釋后,接種在培養孔板中進行培養;
E、將培養孔板中的藻株進行鏡檢和菌類檢測,即可挑選出純種藻株。
進一步地,步驟A中的營養鹽包含的成分為:硝酸銨1g/L,磷酸二氫鉀0.2g/L,硫酸鎂0.1g/L,氯化鈣0.1g/L,檸檬酸鈉1g/L,VB1 10μg/L,VB12 0.1μg/L,氯化鐵0.588mg/L,氯化錳0.108mg/L,硫酸鋅0.078mg/L,氯化鈷0.012mg/L,鉬酸鈉0.0075mg/L。
更進一步地,步驟A采用的酸為包括硫酸、鹽酸、硝酸或磷酸的無機酸,配置成1M濃度。
更進一步地,步驟A中調節藻液的pH值范圍為3-4。
更進一步地,步驟A中培養采用的光強為2000-30000lx,在調好的光強條件下,以及在靜置處理或者通入空氣或混合氣體的條件下,培養2-7d。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波浮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寧波浮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4409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