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茶園集中開發區地表徑流處理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343805.4 | 申請日: | 2018-04-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67120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31 |
| 發明(設計)人: | 馬書占;陳開寧;李恒鵬;黃蔚;古小治;劉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2F3/34 | 分類號: | C02F3/34;C02F3/32 |
| 代理公司: | 江蘇致邦律師事務所 32230 | 代理人: | 徐蓓;尹妍 |
| 地址: | 210008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生態凈化塘 地表徑流 出水渠 反硝化 墻體 茶園 構建 底層填料層 底部開口 底層填充 地形地勢 方法實施 凈水植物 生態浮島 生態護岸 削減 填料層 填料區 坡腳 三層 自凈 連通 填充 水體 污染物 流出 山坡 凈化 | ||
本發明涉及一種茶園集中開發區地表徑流處理方法,在茶山山坡坡腳依據地形地勢構建矩形反硝化溝;反硝化溝一側墻體靠近茶山,另一側構建生態凈化塘;反硝化溝內設置第二墻體將反硝化溝內分為填料區和出水渠;填料區內填充三層填料;第二墻體底部開口,使得底層填充的填料與出水渠連通;地表徑流流入填料層后經底層填料層進入出水渠,從出水渠流出后進入生態凈化塘;生態凈化塘內布置生態浮島、生態護岸和凈水植物;地表徑流經生態凈化塘凈化后流入水體。本發明的方法充分利用茶園集中開發區現有特征及植物的自凈能力,實現污染物削減,且方法實施方便,削減效果顯著。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面源污染控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茶園集中開發區地表徑流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茶園是面源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有研究顯示,茶園的氮流失強度是耕地、建設用地的2倍、裸地的3倍,是自然林地的8.8倍;磷流失強度是自然林地的8倍,因此自然林地開發為茶園將導致氮、磷污染大幅度增加,這是茶園集中開發區氮、磷污染嚴重的重要原因。茶園集中開發區面源污染主要通過地表沖刷和壤中滲流進入溝渠,最終進入湖泊、水庫或是池塘。茶園集中開發區地表徑流具體特征主要表現為:①氮磷含量超標,匯流距離短,入河流、湖泊或水庫比例高;②茶園覆蓋度低,尤其是雨季覆蓋度低,保肥、保水能力差,徑流污染流失嚴重;③茶山坡度較大,雨水沖刷力度大,泥沙及磷污染流失嚴重。因此,有效去除茶園集中開發區地表徑流中的污染物是目前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目前,針對地表徑流的控制技術主要集中于對農村農業地表徑流、城市地表徑流和森林地表徑流等方面。專利文獻201210050879.1中提出了一種景觀公園式地表徑流處理系統,由景觀生態塘、徑流處理景觀土地、生態分流溝渠及公園附屬設施組成,主要適用于農村農業徑流和城市徑流;專利文獻201510316974.5中提出了一種城市地表徑流過濾系統,包括沉淀室、過濾式和排水室三個部分;專利文獻201510844719.8中提出了一種利用生態溝攔截森林地表徑流的方法,其手段是利用生態溝攔截地表徑流保持水土;專利文獻201611050884.7中提出了一種小流域農田地表徑流污染物治理系統茶,主要由引水系統、沉砂池、人工濕地和氧化塘四個部分組成。綜上所述,現有控制技術更多針對的是農業徑流和城市地表徑流,缺乏對茶園集中開發區地表徑流污染的削減,同時,現有控制技術不能滿足對茶園集中開發區地表徑流污染的攔截與處理,因此,開發一種針對茶園集中開發區地表徑流處理工藝顯得尤為重要。
發明內容
為解決現有工藝中缺乏對茶園集中開發區地表徑流的處理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茶園集中開發區地表徑流處理方法,能夠有效攔截茶園集中開發區地表徑流的污染物,減輕茶園集中開發區地表徑流污染。
本發明的上述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茶園集中開發區地表徑流處理方法,包括:
在茶山山坡坡腳依據地形地勢構建矩形反硝化溝;反硝化溝一側墻體靠近茶山,另一側構建生態凈化塘;反硝化溝一側墻體靠近生態凈化塘,另一側墻體靠近茶山。依據茶園集中區的特殊地形,在茶山山坡坡腳與生態凈化塘之間構建反硝化溝,能夠利用坡腳土壤水分含量高的特征,通過反硝化溝補充碳源,提升反硝化降解氮污染的能力;
在反硝化溝內設置第二墻體,將反硝化溝內劃分為填料區和出水渠;所述填料區內填充三層填料,底層填充陶粒;中層填充玉米芯、木屑、稻殼、陶粒的混合物;上層為尼龍網和客土覆蓋;第二墻體底部開口,使得底層填充的填料與出水渠連通;地表徑流流入填料層后經底層填料層進入出水渠,從出水渠流出后進入生態凈化塘;
生態凈化塘內布置生態浮島、生態護岸和凈水植物;地表徑流經生態凈化塘凈化后流入水體。
進一步的,所述反硝化溝的墻體采用兩種材質,進水口端墻體及靠近茶山一側墻體為尼龍網柵欄;靠近生態凈化塘的一側墻體及出水渠墻體為混凝土磚砌;墻體厚度為25-30c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4380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