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茶園集中開發區地表徑流處理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343805.4 | 申請日: | 2018-04-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67120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31 |
| 發明(設計)人: | 馬書占;陳開寧;李恒鵬;黃蔚;古小治;劉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2F3/34 | 分類號: | C02F3/34;C02F3/32 |
| 代理公司: | 江蘇致邦律師事務所 32230 | 代理人: | 徐蓓;尹妍 |
| 地址: | 210008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生態凈化塘 地表徑流 出水渠 反硝化 墻體 茶園 構建 底層填料層 底部開口 底層填充 地形地勢 方法實施 凈水植物 生態浮島 生態護岸 削減 填料層 填料區 坡腳 三層 自凈 連通 填充 水體 污染物 流出 山坡 凈化 | ||
1.一種茶園集中開發區地表徑流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茶山山坡坡腳依據地形地勢構建矩形反硝化溝;反硝化溝一側墻體靠近茶山,另一側構建生態凈化塘;
在反硝化溝內設置第二墻體,將反硝化溝內劃分為填料區和出水渠;所述填料區內填充三層填料,底層填充陶粒;中層填充玉米芯、木屑、稻殼、陶粒的混合物;上層為尼龍網和客土覆蓋;第二墻體底部開口,使得底層填充的填料與出水渠連通;地表徑流流入填料層后經底層填料層進入出水渠,從出水渠流出后進入生態凈化塘;
生態凈化塘內布置生態浮島、生態護岸和凈水植物;地表徑流經生態凈化塘凈化后流入水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硝化溝的墻體采用兩種材質,進水口端墻體及靠近茶山一側墻體為尼龍網柵欄;靠近生態凈化塘的一側墻體及出水渠墻體為混凝土磚砌;墻體厚度為25-30c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層填充玉米芯、木屑、稻殼、陶粒的混合物,其中玉米芯、木屑、稻殼為主填料,摻雜少量陶粒,玉米芯、木屑、稻殼三者混合物與陶粒填充比例為5:1。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層深度為1.0-1.2m;底層填料填充深度10-15cm;中層填料填充深度80-100cm,上層尼龍網鋪設在中層填料上,深度5-10cm,客土覆蓋在尼龍網上,深度5-10c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層填料上為自由水層,自由水層高度為15-20c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態護岸為利用構建反硝化溝產生的土方在生態凈化塘岸帶修筑岸坡而成,坡比1:2-1:3,寬度3-5m。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凈水植物包括種植在護岸上的挺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外沿淺水區0.5-2.0m水深處栽種的沉水植物;所述挺水植物選自蘆葦、茭草、香蒲,種植密度10-15株/m2;沉水植物選自菹草、苦草、黑藻、水毛茛,蓋度50-60%。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水植物種植方式為幼苗移栽;沉水植物種植方式為芽孢撒播和幼苗扦插。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態浮島的構建方式為:利用PE管或PVC管圍成圓形框架,用一層聚乙烯網覆蓋;聚乙烯網上面放置漂浮植物;聚乙烯網下方懸掛1~1.5m長的彈性填料,用來掛生物膜;所述漂浮植物選用30~50cm的銅錢草、水禾、綠狐尾藻和黃菖蒲。
10.根據權利要求1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態浮島的布設密度為覆蓋度達到水面面積的30%-5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43805.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