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采用固體超強酸作為催化劑合成熊果苷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304503.6 | 申請日: | 2018-04-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34313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05 |
| 發明(設計)人: | 張小強;施波;徐開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和德化學(蘇州)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H15/203 | 分類號: | C07H15/203;C07H1/00;B01J27/053 |
| 代理公司: | 上海宣宜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88 | 代理人: | 劉君 |
| 地址: | 2150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采用 固體 強酸 作為 催化劑 合成 熊果苷 方法 | ||
目前的工藝路線中合成熊果苷的關鍵中間體的脫水反應,用的脫水劑是三氟化硼乙醚,乙醚屬于易燃易爆物品,另一類脫水劑為硫酸,對甲苯磺酸類的強酸,用這類脫水劑時反應選擇性差,收率很低,同時產生大量的廢酸,面臨很大的環保壓力。有鑒于此,本發明提出一種采用固體超強酸作為催化劑合成熊果苷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制備固體超強酸催化劑;以固體超強酸作為催化劑制備中間體Arb?1;以為固體超強酸作為催化劑從Arb?1制備中間體Arb?2;回收及活化催化劑;采用中間體Arb?2、甲醇和甲醇鈉反應和提純,即可獲得熊果苷,該工藝流程具有三廢量少,綠色環保,工藝操作簡單便捷,適合工業化等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化工合成領域,具體的涉及到一種精細化工產品熊果苷的制備方法,更為具體的,涉及到一種采用固體超強酸作為催化劑合成熊果苷的方法。
背景技術
熊果苷又名熊果素,呈白色針狀結晶或粉末。萃取自熊果的葉子,能夠通過抑制體內酪氨酸酶的活性,阻止黑色素的生成,從而減少皮膚色素沉積,祛除色斑和雀斑,同時還有殺菌、消炎的作用。主要用于高級化妝品的制備。目前的工藝路線中合成熊果苷的關鍵中間體的脫水反應,用的脫水劑是三氟化硼乙醚,乙醚屬于易燃易爆物品,不適合工業化的應用,同時該類試劑價格昂貴,不能重復套用,這些都不利于采用該路線進行大規模生產,另一類脫水劑為硫酸,對甲苯磺酸類的強酸,用這類脫水劑時反應選擇性差,收率很低,同時產生大量的廢酸,面臨很大的環保壓力,和環境友好的綠色化學發展方向背道而馳。因此開發綠色環保,操作簡單便捷,有利于大規模生產的熊果苷工藝路線勢在必行。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一種采用固體超強酸作為催化劑合成熊果苷的方法,具有三廢量少,綠色環保,工藝操作簡單便捷,適合工業化等優點。
一種采用固體超強酸作為催化劑合成熊果苷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S1,固體超強酸催化劑的制備:將一定量的FeCl3溶于10倍重量的去離子水中,加入去離子水重量一半的氨水沉淀劑,室溫下沉淀12-40hrs,制得Fe(OH)3溶膠,過濾后,用2倍FeCl3重量的去離子水洗,100-120℃干燥后降至室溫,用2.5-10mol/L的硫酸溶液浸漬,過濾并干燥,烘干后在300-500℃焙燒8-20hrs,后在干燥氮氣環境下降至室溫并密封保存;
S2,中間體Arb-1(五乙酰葡萄糖)的制備:將一定量的醋酸酐,醋酐重量10%的醋酸鈉依次加入到反應釜中,攪拌升溫至60-80℃,分3批加入葡萄糖,葡萄糖加入總重量為醋酐重量的30%,控制反應溫度≤100℃,加料完畢后控溫120-125℃反應并GC中控,1-3hr反應完畢,降溫至80-85℃減壓蒸出乙酸,殘留物緩慢倒入不斷攪拌的2倍醋酸酐重量的冷水中,控溫10-15℃攪拌30-60mins,過濾,所得白色固體烘干即為中間體Arb-1,中間體Arb-1為五乙酰葡萄糖;
S3,中間體Arb-2(對羥苯基-2,3,4,6-四-O-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的制備:將一定量的甲苯,中間體Arb-1和對苯二酚和固體超強酸催化劑依次加入反應釜中,中間體Arb-1和對苯二酚的摩爾比為1∶1.05,甲苯加入量為中間體Arb-1重量的4倍,固體超強酸催化劑加入量為中間體Arb-1重量的5%-10%,攪拌下升溫至65-70℃反應并GC中控,15-20hrs反應完畢,反應完成后降至室溫,濾去催化劑,母液減壓脫除溶劑,殘留物緩慢倒入2.5倍量的中間體Arb-1的甲醇中,攪拌升溫至回流使其全溶,并攪拌降至室溫結晶,濾出所得固體烘干即為中間體Arb-2,中間體Arb-2為對羥苯基-2,3,4,6-四-O-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
S4,催化劑的回收及活化:濾出的催化劑用10倍重量的甲苯洗滌,放入烘箱中110-120℃干燥5-10hrs,氮氣保護下降至室溫備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和德化學(蘇州)有限公司,未經和德化學(蘇州)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0450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