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水上智能自救機器人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302942.3 | 申請日: | 2018-04-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791763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06 |
| 發明(設計)人: | 陳子航;陳詩凱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詩凱;陳子航 |
| 主分類號: | B63C9/15 | 分類號: | B63C9/15;B63C9/18;B63C9/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成律師事務所 11646 | 代理人: | 陳治位 |
| 地址: | 325809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智能 自救 傳感 上浮 水中 遇險 機器人 頂針 二氧化碳壓縮 中空螺旋桿 自動化控制 精神壓力 救生裝置 軟件程序 聲光警報 外圍硬件 微機控制 硬件模塊 硬件設施 語音安撫 自動充氣 電極 按鍵 氣囊 輕便 水壓 傳動 導通 舵機 氣瓶 掰開 戳穿 落水 救援 | ||
一種纏掛于臂上,具小型、輕便、多功能,并能使人在水中發生意外時,瞬間自動充氣上浮的水上智能救生裝置,稱作“水上智能自救機器人”,通過自動化控制設施,使各硬件模塊組合成一體,構成一個水上智能自救體系;當人意外落水或在水中出現險情時,依靠所具備的硬件設施和軟件程序,并利用電極導通、水壓傳感、拍壓傳感、微機控制、按鍵直啟、手動掰開等措施,控制舵機或直接帶動上中空螺旋桿傳動頂針向上旋轉,戳穿二氧化碳壓縮氣瓶,使氣囊瞬間鼓脹,成浮球狀,帶動遇險之人上浮脫險;同時,通過外圍硬件兼具GPS尋蹤定位、聲光警報與語音安撫功能,使遇險之人及時獲得救援和減少一定的精神壓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專利涉及一種纏掛于臂上,具小型、輕便、多功能,并能使人在水中發生意外時,瞬間自動充氣上浮的水上智能救生裝置,稱作“水上智能自救機器人”,英文:“SSZNZJJQR”。能夠在人發生意外落水或在游泳等水上活動,發生危情時,使受害人獲得自救。
背景技術
因意外溺水死亡,在當今社會已屢見不鮮,越來越受到社會和人們的關注。據統計,全球每年因溺水而死亡的人數達35-40萬人,其中25歲以下,占半數以上。我國在這方面的數據,也十分驚人,每年可達12萬人左右,其中0-14歲占50%以上,已成為青少年、兒童非正常死亡的頭號殺手。究其原因,除了所存在的安全隱患和安全意識淡薄外,更重要的是沒有一個合適的自救設備。目前,雖然有救生衣、救生圈、“跟鼻蟲”等救生設備,能在一定場合,發揮其一定的作用,但因其較為笨拙,不能象手機一樣便于攜帶,而備受詬病。有一種自動沖氣式救生衣,雖能在入水后自動沖氣,產生浮力自救的效果,但其在構成上所占用的人體空間還是較大。還有根據其本身的配件構成特性,如水溶芯片等,不適合在游泳時使用,再者,除了小鋼瓶中的壓縮二氧化碳氣體是一次性用品外,其中價格較為昂貴的水溶芯片入水后也不能再用。于是,在重復使用上,也不盡人意。另外,由CCTV13新聞臺在2015年7月3日報道的,由美國加州的一個團隊發明的一種可帶在腕上的救生設備,雖然具備了小巧輕便,可重復使用,可隨身攜帶,可在游泳時使用等優點,但因其只能手動,不具備遇險時智能自動打開功能,又大部分人在溺水時意識已處于混沌狀態,手動操作已相對困難,從而增加了自救的不確定因素。于是,從防范溺水,拯救生命的角度考慮,急需一種集智能自動、小巧輕便、安全可靠、可隨身攜帶、可重復使用、可尋蹤定位于一身的水上救生裝置。
發明內容
為了有效減少或完全杜絕人類因溺水死亡的意外慘劇,有效替代或穿戴笨拙、或發生意外時在水里不能自動充氣、或不可重復使用的現有的水上救生裝置。本發明專利提供了一種纏掛于臂上,具小巧輕便,能重復使用,并在意外入水后或處在水中時出現險情,能自動充氣上浮的水上智能救生裝置,也稱為水上智能自救機器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詩凱;陳子航,未經陳詩凱;陳子航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0294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硬質發泡材料填充的免充氣泳圈
- 下一篇:一種防水型可充氣的化纖布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