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反映儲層產能的測井參數構建方法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273202.1 | 申請日: | 2018-03-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320573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25 |
| 發明(設計)人: | 張軍;王磊;李軍;劉志遠;南澤宇;李浩;付維署;胡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V11/00 | 分類號: | G01V11/00;E21B4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創畢升專利事務所 11218 | 代理人: | 孫向民;廉莉莉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反映 產能 測井 參數 構建 方法 系統 | ||
公開了一種反映儲層產能的測井參數構建方法及系統,該方法包括:1)對目標儲層段設置測井曲線圖上自然伽馬曲線、自然電位曲線的左右刻度;2)在目標儲層段計算每一個深度點i的重疊差ci;3)當cic0,對目標儲層段的孔隙度ap進行累加。本發明針對測井評價產能的難題,設計了利用自然伽馬、自然電位、測井解釋孔隙度資料構建能反映儲層產能參數的方法,發明流程簡單,易于操作,實際應用效果較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反映儲層產能的測井參數構建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油氣儲層產能評價與預測是編制油田開發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上儲層產能預測工作主要是基于試油、試采數據和油藏數值模擬等進行,基于測井資料進行產能評價并沒有成熟的方法,這是由于產能是油氣儲層動態特征的綜合指標,與流體的滲流性能、儲層孔隙結構、生產壓差等諸多動靜態因素密切相關。而利用測井儲層評價手段所獲取的儲層參數,主要反映的是儲層的靜態特征,難以反映其動態特征,所以測井參數與儲層產能很難建立定量化的關系,但測井資料能反映儲層儲集能力等靜態特征,而這些特征又與儲層的產能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測井資料在儲層產能評價方面也能發揮較大的作用。
已有很多學者在這個領域進行了探索,歸納起來主要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大量試油、生產資料為基礎,建立各類測井參數與儲層產能的統計關系。
李闖(火山巖儲層天然氣產能預測方法研究[J].測井技術,2014,38(6):723-726.)由中子-密度重疊差、密度孔隙度-核磁共振孔隙度重疊差、橫縱波時差比值等測井參數構建綜合參數,將綜合參數與有效厚度結合形成產能指數用于產能評價,認為綜合參數與厚度的乘積能反映儲層產氣能力。
張松揚,范宜仁,黃國騫,等(常規測井特征比值法在大牛地氣田產能評價研究中的應用[J].測井技術,2006,30(5):420-424.)將自然伽馬比、井徑比、深淺電阻率比等參數按照地區經驗加權合成為綜合指標,將之與氣層厚度乘積,并建立與產能的關系,即利用綜合比值劃分產能級別。
魏汝嶺(深層砂礫巖儲層測井產能評價技術研究[D].東營:中國石油大學,2010.)利用核磁測井評價儲層孔隙結構,綜合多種孔隙結構參數構建綜合分類指數對儲層產能進行分類,來對儲層進行產能評價。
另一類是采用神經網絡、決策樹、支持向量機等機器學習方法,利用已知樣本(多個測井參數及對應的產能數據)建立產能評價模型,再利用模型對未知樣品進行預測。
李河,王祝文,劉菁華,等.(松遼盆地深層火山巖含氣儲層產能預測[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3,18(4):729-736.)將井徑、自然伽馬、聲波、電阻率等常規測井參數作為輸入屬性,建立神經網絡模型,對儲層產能進行預測和評價。
喬磊(煤層氣儲層測井評價與產能預測技術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2015.)選取煤層厚度、埋深、裂縫孔隙度、滲透率等參數作為輸入參數,建立非線性支持向量回歸機模型對煤層氣儲層產能進行預測。
蔣必辭(蘇里格砂巖滲流分析及壓裂產能預測方法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5.)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10個測井參數進行降維處理,提取四個因子作為輸入建立神經網絡產能預測模型。
以上文獻均未涉及基于測井資料構建反映儲層產能的測井參數的方法,因此,有必要開發一種反映儲層產能的測井參數,基于自然伽馬、自然電位、測井解釋孔隙度資料即能夠簡單、方便地建立。
公開于本發明背景技術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加深對本發明的一般背景技術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有技術。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反映儲層產能的測井參數構建方法及系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27320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識別沉積相的方法及系統
- 下一篇:基于緩坡三角洲薄層砂體刻畫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