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高品質黃茶制作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242950.3 | 申請日: | 2018-03-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292074A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01 |
| 發明(設計)人: | 張天校;陳元良;史步東;陳贏榮;張鐘彬;吳福軍;孫文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諸暨市石筧茶葉專業合作社 |
| 主分類號: | A23F3/06 | 分類號: | A23F3/06;A23F3/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1800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黃茶 制作工藝 膽固醇 高品質 散包 攤放 茶葉 保健作用 獨特功能 營養物質 降血脂 酪酸菌 益生菌 腸道 茶香 初烘 復烘 黃變 悶黃 殺青 養胃 中溫 維生素 微生物 合成 生長 保留 吸收 發現 | ||
1.一種新型高品質黃茶制作工藝,其特征是:所述制作工藝包括下述步驟:
1)殺青:當鍋溫為120-130℃時,將鮮葉置入鍋中,進行殺青;
2)攤放一:將殺青后的茶葉,放在竹盤上,簸揚10-20次,之后再攤涼3-4分鐘,攤葉厚度2-4㎝;
3)初烘:按每鍋1-1.5公斤的殺青葉量,將攤放后的茶葉均勻地薄攤在若干個小竹盤內,再放在焙灶上,葉溫為30-55℃,且每隔2-3分鐘翻動一次茶葉,初烘程度為五、六成干,下烘后攤放2-3分鐘;
4)初包:攤放后的茶坯,每1-1.5公斤,用雙層皮紙包成一包,裝入木質或竹質箱中,密封放置時間40-60小時;
5)散包一:將雙層皮紙包內的茶坯開包,散包抖松,在1-1.5小時后復烘;
6)復烘:烘量比初烘多0.8-1.2倍,葉溫為30-55℃,且每隔2-3分鐘翻動一次茶葉,初烘程度為七、八成干;
7)攤放二:將復烘茶坯抖松散熱,攤放0.5-1小時;
8)復包:攤放后的茶葉每1-1.5公斤用雙層皮紙包成一包,裝入木質或鐵質箱中,放置20-30小時;
9)散包二:將雙層皮紙內的茶坯開包,抖松散濕,0.5-1小時后烘干;
10)干燥:烘量每次為0.4-0.6kg,葉溫為42-60℃,至全干后下烘。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高品質黃茶制作工藝,其特征是:殺青時,每鍋的投葉量為0.3-0.7kg,且殺青時間為3-4分鐘。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高品質黃茶制作工藝,其特征是:所述烘干小竹盤直徑40-50厘米。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高品質黃茶制作工藝,其特征是:所述焙灶高85-95厘米。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高品質黃茶制作工藝,其特征是:初包和復包時,均用二層皮紙將茶坯成包,在木質或竹制箱內斷氧利用濕熱作用后發酵,初包和復包時間總和在80小時內。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高品質黃茶制作工藝,其特征是:初烘時,可用炭火或者烘干機進行烘干。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高品質黃茶制作工藝,其特征是:干燥時,可用烘干機進行干燥。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高品質黃茶制作工藝,其特征是:殺青時,可用手工或者用殺青機殺青。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新型高品質黃茶制作工藝,其特征是:用炭火進行初烘時,炭火要用灰覆蓋,葉溫掌握在52-60℃。
10.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新型高品質黃茶制作工藝,其特征是:初包時,控制前20-30個小時的溫度為20-30℃,之后以每小時0.5-0.8℃提高初包溫度,將初包溫度調整至30-40℃并保持5-10小時;之后在1小時內迅速冷卻至20-30℃,靜置15-30小時;復包時,控制前10-15個小時的溫度為20-30℃,之后以每小時0.8-1.2℃提高復包溫度,將復包溫度調整至35-40℃并保持5-10小時,之后在1小時內迅速冷卻至20-30℃,靜置5-8個小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諸暨市石筧茶葉專業合作社,未經諸暨市石筧茶葉專業合作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242950.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辣椒油及其制備工藝
- 下一篇:一種珠茶炒干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