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云計算的公路隧道結構智能監測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231794.0 | 申請日: | 2018-03-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74730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25 |
| 發明(設計)人: | 楊金源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智達機械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8 | 分類號: | H04L29/08;H04W4/38;H04W40/20;G01D21/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公路隧道 云存儲平臺 傳感數據 危險部位 傳感監測裝置 數據處理裝置 傳感器節點 數據處理器 監測系統 結構智能 云計算 基站 存儲 采集 輸出端連接 輸入端連接 多跳方式 數據處理 發送 匯聚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云計算的公路隧道結構智能監測系統,包括傳感監測裝置、云存儲平臺、數據處理裝置;所述傳感監測裝置與云存儲平臺的輸入端連接,數據處理裝置與云存儲平臺的輸出端連接;所述傳感監測裝置包括基站和多個負責采集公路隧道危險部位傳感數據的傳感器節點,其中傳感器節點將采集的公路隧道危險部位傳感數據通過多跳方式發給基站的數據處理器,由數據處理器對傳感器節點發送的公路隧道危險部位傳感數據進行匯聚處理,進行存儲;并經數據處理器將公路隧道危險部位傳感數據發送給云存儲平臺;數據處理裝置用于對云存儲平臺中存儲的公路隧道危險部位傳感數據進行數據處理。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公路隧道監測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云計算的公路隧道結構智能監測系統。
背景技術
相關技術中,采用有線監測網絡對公路隧道進行監測,而有線監測網絡一方面需要布設大量的電力和通信線纜,成本較高,布設難度大,需要浪費較多的人力物力。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云計算的公路隧道結構智能監測系統。
本發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提供了一種基于云計算的公路隧道結構智能監測系統,包括傳感監測裝置、云存儲平臺、數據處理裝置;所述傳感監測裝置與云存儲平臺連接的輸入端連接,數據處理裝置與云存儲平臺的輸出端連接;所述傳感監測裝置包括基站和多個負責采集公路隧道危險部位傳感數據的傳感器節點,其中傳感器節點將采集的公路隧道危險部位傳感數據通過多跳方式發給基站的數據處理器,由數據處理器對傳感器節點發送的公路隧道危險部位傳感數據進行匯聚處理,進行存儲;并經數據處理器將公路隧道危險部位傳感數據發送給云存儲平臺;數據處理裝置用于對云存儲平臺中存儲的公路隧道危險部位傳感數據進行數據處理。
優選地,傳感器節點包括對公路隧道危險部位進行探測的傳感器,其中傳感器包括應力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位移傳感器中的一種或多種。
優選地,所述對云存儲平臺中存儲的公路隧道危險部位傳感數據進行數據處理,包括:根據云存儲平臺中存儲的公路隧道危險部位傳感數據繪制數據曲線和/或拓撲圖。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基于云計算技術和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將眾多傳感器節點采集的數據進行云存儲并統一分析處理,可進行數據分析利用,提高對公路隧道的監測能力;無需布線,節省了人力物力。
附圖說明
利用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但附圖中的實施例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任何限制,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以下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公路隧道結構智能監測系統的結構示意框圖;
圖2是本發明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云存儲平臺的結構示意框圖。
附圖標記:
傳感監測裝置1、云存儲平臺2、數據處理裝置3、數據接收處理模塊10、服務控制機群20、Hadoop架構模塊30、存儲節點機群40、數據存儲節點50。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以下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參見圖1,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基于云計算的公路隧道結構智能監測系統,包括傳感監測裝置1、云存儲平臺2、數據處理裝置3;所述傳感監測裝置1與云存儲平臺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智達機械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深圳智達機械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23179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