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納米二氧化鈦的新型建筑材料及其制作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204538.2 | 申請日: | 2018-03-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85912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10 |
| 發明(設計)人: | 吳超;張利騰;孟炳辰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4F13/00 | 分類號: | E04F13/00;B01D53/86;B01D53/60;B01D53/6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19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納米二氧化鈦 制作工藝 自清潔 表面涂層材料 傳統建筑材料 空氣凈化功能 新型復合材料 新型建筑材料 市政 道路交通 光照條件 交通道路 凈化空氣 綠色建筑 其他材料 市政工程 土木工程 復合材料 建筑材料 采光 摻加 房屋 制作 應用 | ||
本發明提供一系列基于納米二氧化鈦的新型自清潔建筑材料及其相關制作工藝。該發明屬于土木工程綠色建筑領域。主要應用在房屋、道面、建筑、市政工程等領域中。納米二氧化鈦在光照條件下具有優良的自清潔作用和空氣凈化功能。而交通道路、市政建筑等表面積大,采光時間長。將納米二氧化鈦摻加在傳統建筑材料中或者將納米二氧化鈦作為表面涂層材料包裹其他材料表面可以制作成一種新型復合材料。將這種復合材料使用在道路交通,市政建筑等領域中,可以充分發揮納米二氧化鈦的優點,凈化空氣,改善環境。
技術領域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自清潔空氣凈化環保建筑材料。它是一種清潔方便、對空氣中多種污染物有催化清除作用的綠色環保的新型建筑材料。適用于房屋、路面、交通建筑等民用建筑,市政工程產品。
背景技術
納米二氧化鈦可以在此外線的照射下可以分解環境中的污染物質,具有較好的空氣凈化、抗菌、污水處理等作用。納米二氧化碳耐洗滌,耐磨損,比表面積大,催化效果好,高溫穩定性好,不揮發,不變質,無異味,對人體無害,可循環使用,價格便宜,來源豐富,廣泛用于室內外裝修、路面鋪設工程中,是新一代環境凈化涂層材料。
并且在紫外線的照射下,納米二氧化鈦與水、油性液體如乙二醇、十六烷、三油酸甘油酯有很小的接觸角,甚至完全浸潤,是“超雙親性界面材料”。用納米二氧化鈦處理的玻璃、瓷磚、農用薄膜有著很強的自清潔、防霧的能力,可使建筑清潔、保洗費用大大降低。同時,利用納米二氧化鈦的超親水性,可使屋頂積存的水滲流下來循環使用,降低建筑物的溫度,減小建筑物降溫所需的能耗,起到節能減排的作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納米二氧化鈦摻合的有自清潔、空氣凈化功能的新型建筑材料。它是一種在傳統建筑材料中加入納米二氧化鈦摻合料的一種復合材料。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提出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所用的納米二氧化鈦應是具有超親水性、光催化效應的納米級二氧化鈦微粒或薄膜。
本發明所用的傳統建筑材料包括石材、混凝土、涂料、玻璃、陶瓷、塑料、鋁合金面板、墻紙、地磚等材料中的一種或幾種。材料的選用及用量根據實際需要計算。
本發明中納米二氧化鈦的摻合方式可以采用內摻法、外部滲透法、薄膜包覆法。
本發明自清潔空氣凈化環保建筑材料包括路面材料、砌體材料、內外墻裝飾材料、屋頂材料、交通建筑材料等多種建筑材料。
自清潔空氣凈化環保建筑材料的優點如下:
自清潔空氣凈化環保建筑材料在光照下,可以與水、油性液體有很小的接觸角,甚至完全浸潤。空氣中的水蒸氣即使凝結,也不會形成單個水滴,而是形成均勻的薄膜,不會影響建筑的外立面美觀,大大減少建筑清潔、保洗的費用。
自清潔空氣凈化環保建筑材料用做外墻時,可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氧化,其產物可在降雨中除去。降雨過程中空氣中的粉塵可以中和雨水的酸性,使降雨對環境無危害,大大改善空氣質量;自清潔空氣凈化環保建筑材料用作內墻裝修材料時,可將裝修造成的有機污染物除去,將裝修危害降低;自清潔空氣凈化環保建筑材料用作路面材料時,可將汽車尾氣中的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直接除去,減小尾氣對環境的危害。
自清潔空氣凈化環保建筑材料在凈化過程中利用自然光源,無需外界輸入能量,是一種無動力凈化系統。并且該建筑材料與大氣接觸,大大提高了凈化效率,符合綠色高效的理念。
自清潔空氣凈化環保建筑材料的種類豐富,包括路面材料、砌體材料、內外墻裝飾材料、屋頂材料、交通建筑材料。多樣的種類極大地豐富了建筑材料的選擇,使建筑材料的外觀和功能大大豐富。
圖1為基于納米二氧化鈦的新型建筑材料的制作工藝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20453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