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功能發酵桑葉早餐粉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185069.4 | 申請日: | 2018-03-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7760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20 |
| 發明(設計)人: | 丁曉雯;黃先智;肖菁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A23L33/00 | 分類號: | A23L33/00;A23C9/15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華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周建軍 |
| 地址: | 400715***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多功能 發酵 桑葉 早餐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多功能發酵桑葉早餐粉及其制備方法,該早餐粉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發酵桑葉粉25?35份、脫脂奶粉20?30份、植脂末12?17份、桑果粉6?10份、玉米粉7?10份、β?環糊精3?5份、魔芋精粉2?3份、復合調味料3份。本發明提高功能成分含量的同時改善口感,結合其他輔料和食品添加劑,研發一款發酵桑葉早餐粉,達到既有效改善桑葉粉的感官品質又能完好保持并發揮桑葉功能成分作用,同時滿足人體營養需求的產品,對提高桑葉的附加值具有積極作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食品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多功能發酵桑葉早餐粉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桑葉為桑科(Moraceae)植物桑(Morus alba L.)的葉,又名鐵扇子。桑樹在我國各地都有大規模的種植,桑葉資源豐富,成本低廉。
桑葉中除常規的營養成分如蛋白質、糖類、膳食纖維、維生素等外,還含有黃酮、多酚、生物堿等功能成分。我們測定過來自全國的65個不同品種桑葉的成分,其中功能成分γ-氨基丁酸含量在106.61mg/100g-427.12mg/100g干重之間,桑葉生物堿特征成分脫氧野尻酶素(1-DNJ)在32.51mg/100g-154.11mg/100g干重之間,黃酮在21.66mg/g--49.51mg/g干重之間,多糖在5.37%-11.29%干重之間,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正是由于上述生物活性成分的發現,桑葉具有降血糖、降血壓、降血脂、抗氧化、抗毛細管滲透、利尿、抑制腸內有害細菌繁殖等多種保健功能得到認可。我國對桑葉的功效早有記載,如《神農本草經》稱桑葉為神仙草,具有補血、疏風、散熱、益肝通氣、降壓利尿的作用;《本草綱目》、《中草藥手冊》、《中藥大辭典》等資料記載桑葉性味甘、平、寒;有清肝明目聰耳、鎮靜神經、止咳等功能,可代茶止渴。我國衛生部于1993年將桑葉劃歸為藥食兩用植物的范疇。
雖然桑葉具有上述功能,但是作為食品直接食用卻具有口感粗糙、草腥味重等缺點,影響了產品的可接受性,制約了桑葉健康產品的產業化發展。如果采用分離提取技術將桑葉的功效成分提取出來再組合成各類食品,將導致產品的成本過高,影響消費的普及性,同時也會使產品具有苦、澀等口味,也將影響產品的感官品質。
發明內容
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功能發酵桑葉早餐粉及其制備方法,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桑葉的附加值低、含有桑葉的早餐粉感官品質較差、營養搭配不當等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發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種多功能發酵桑葉早餐粉,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發酵桑葉粉25-35份、脫脂奶粉20-30份、植脂末12-17份、桑果粉6-10份、玉米粉7-10份、β-環糊精3-5份、魔芋精粉2-3份、復合調味料3份。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發酵桑葉粉的制備方法包括:將桑葉發酵后,粉碎,干燥,得到所述發酵桑葉粉。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發酵桑葉粉、桑果粉、玉米粉的細度≥1000目。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發酵桑葉粉、桑果粉、玉米粉的細度為1000-1200目。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桑果粉為桑葚干燥后粉碎得到。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按重量計,所述復合調味料選自如下配方中的任一種:
A)甜蜜素2.4、牛奶香精0.6份;
B)海鮮粉調味料0.5份、食鹽2.5份。
本發明第二方面提供上述多功能發酵桑葉早餐粉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發酵桑葉粉的制備:取桑葉,加入菌種液發酵后,烘干,粉碎,制得所述是發酵桑葉粉;
2)桑果粉的制備:取桑葚,烘干,粉碎,制得所述桑果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南大學,未經西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18506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