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從南極磷蝦中提取磷蝦油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104733.8 | 申請日: | 2018-02-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29988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27 |
| 發明(設計)人: | 劉淇;趙玲;曹榮;孫慧慧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11B1/02 | 分類號: | C11B1/02;C11B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孫靜靜 |
| 地址: | 2660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磷蝦油 碳酸二甲酯 南極磷蝦 南極磷蝦油 磷脂 預處理 不飽和脂肪酸 綠色環保溶劑 生物技術領域 環境危害 間歇攪拌 經濟市場 生產環境 食品安全 提取溶劑 有機溶劑 微量元素 傳統的 可循環 提取劑 蝦青素 揮發 浸提 微溶 維生素 回收 暴露 生產 | ||
本發明屬于生物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從南極磷蝦中提取磷蝦油的方法。其包括南極磷蝦預處理、用有機溶劑的浸提、磷蝦油的提取以及提取溶劑的揮發。本發明采用的碳酸二甲酯為綠色環保溶劑,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碳酸二甲酯微溶于水,回收簡單,可循環利用,無環境危害,能夠減少生產中的危險性,對暴露在生產環境中的操作人員無危害。本發明采用碳酸二甲酯作為提取劑,其提取的南極磷蝦油的磷脂含量高達40%,較傳統的提取方法更加高效,提取的南極磷蝦油品質更佳。本發明通過間歇攪拌提取,有效的提高了磷蝦油中磷脂的含量,附加提取了不飽和脂肪酸、蝦青素、維生素及多種微量元素等,具有較好的經濟市場前景。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從南極磷蝦中提取磷蝦油的方法。
背景技術
南極磷蝦是一種主要分布于南大洋的甲殼類浮游生物,蘊藏量十分驚人,約6~10億噸。南極磷蝦中含有磷蝦油,而在南極磷蝦油中,含有EPA和DHA。研究發現,磷蝦油能有效降低大鼠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從而達到降低血脂,預防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的作用,并且在人體中具有很好的吸收性。再者,富含磷脂的磷蝦油具有提高記憶力,預防老年癡呆癥的功能。因此開發富含磷脂磷蝦油的提取技術極其重要。
碳酸二甲酯(Dimethylcarbonate,縮寫DMC),是一種無色透明、有芳香氣味的液體,其來源廣泛,不僅可由石化、煤化路線合成,而且由可再生資源也可合成,此外可以通過溫室氣體CO2來合成碳酸二甲酯(DMC),既解決了環境問題,又利用了廉價的碳源。碳酸二甲酯(DMC)具有無毒、無腐蝕性、氧含量高,熔點、沸點范圍窄,表面張力大、粘度低、介電常數小、相溶性好的特點,分子結構中含有甲基、羰基和甲酯基三種官能團,溶解性能優良,被譽為“21世紀綠色化工原料”及“綠色化工產品的基石”,是符合現代“清潔工藝”要求的環保型化工原料。
針對南極磷蝦油的提取,目前專利號CN101652462A的專利采用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的方式獲得海洋磷脂,但是超臨界萃取提取率較低。應用的浸出液是以正己烷為主要成分的六號溶劑油、異己烷、異丙醇、丁烷、甲醇和乙醇等,均具有一定的毒性。專利號CN102071101A技術工藝過程復雜,浪費能源,過程長,造成磷蝦及有效成分變質減少。最終產品磷脂含量較低,磷脂含量最高為34%,磷蝦油提取重量只為原料量的2.2%。因此,關于南極磷蝦油的高效環保提取,已經成為當今生物領域面臨的迫切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從南極磷蝦中提取磷蝦油的方法,特別是富含高磷脂含量的磷蝦油的提取方法,本方法獲得的南極磷蝦油中磷脂含量高達40%~45%,同時還含有蝦青素、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元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從南極磷蝦中提取磷蝦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包括以下步驟:
(1)預處理:南極磷蝦的加熱、干燥、粉碎;
(2)浸提:用有機溶劑在25~35℃下浸泡磷蝦粉,磷蝦粉與有機溶劑固液比為1∶2~1∶10,時間為1~2h,得到磷蝦粉懸濁液;
(3)提取:對磷蝦粉懸濁液進行分離提取,得到提取液;對磷蝦粉殘渣重復步驟(2)和(3)再提取2~4次,其中,磷蝦粉殘渣與有機溶劑固液比為1∶2~1∶10,提取過程中攪拌,攪拌2~3h,提取溫度在20~30℃;
(4)溶劑揮發:合并上述提取液,于30~70℃、真空度-0.05~-0.1MPa下對提取液進行旋轉蒸發,除去有機溶劑,得到南極磷蝦油。
進一步的,上述中的有機溶劑為碳酸二甲酯,使用方便,環保無污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未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10473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