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纜用實芯鋁合金導線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061709.0 | 申請日: | 2018-0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15614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24 |
| 發明(設計)人: | 王月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合肥達戶電線電纜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C21/16 | 分類號: | C22C21/16;C22C21/14;C22C1/03;C22C1/06;C22F1/057;H01B1/02;H01B13/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道正企智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30 | 代理人: | 吳瓊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鋁合金導線 制備 實芯 電纜 電線電纜行業 均勻化退火 軋制 使用壽命 熔煉 導電率 延伸率 扒渣 拉絲 容重 保溫 澆鑄 力學 精煉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電纜用實芯鋁合金導線的制備方法,涉及電線電纜行業領域,包括以下步驟:(1)熔煉;(2)攪拌保溫;(3)精煉扒渣;(4)澆鑄軋制;(5)均勻化退火;(6)拉絲時效。本發明的鋁合金導線制備簡單方便,容重值小,具有優良的導電率、延伸率及力學強度,應用領域廣泛,使用壽命長,適宜推廣應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線電纜行業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纜用實芯鋁合金導線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電線電纜等導電線材因導電率的問題多采用銅導線,但由于銅資源緊張,銅價居高不下,銅導體占銅纜線成本的約70%,制造銅電纜的成本太大,但使用純鋁,長期運行或電流過載后發生較大的蠕變,導致接觸電阻太大,易引起事故,且彎曲性能不好,易開裂或折斷,同樣易引發事故。
目前廣泛使用的鋁合金電線電纜的導電率為60.5%IACS左右,如果鋁合金電線電纜的導電率能從60.5%IACS升高到61%IACS,甚至62%IACS以上時,線路的損耗可以減少2.5%以上,另外,降低鋁合金的容重值,這對于導線支架的負載也大大減小,更對于我國這樣一個能耗大國來說,能源的節約則是相當客觀的,因此,開發研制新型的輕質高導電率合金導電線材并加以推廣應用將具有很大的社會和經濟意義。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電纜用實芯鋁合金導線的制備方法,該種鋁合金導線制備簡單方便,容重值小,具有優良的導電率、延伸率及力學強度,應用領域廣泛,使用壽命長,適宜推廣應用。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電纜用實芯鋁合金導線的制備方法,該種導線按重量份數計包括以下元素:鋁80-120份、銅1.4-2.2份、硅0.6-1.2份、鍺0.2-0.6份、鎂0.2-0.4份、鈰0.01-0.02份和錫0.01-0.02份;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熔煉:將合金原料分階段性的加入至高頻感應爐中進行熔煉;
(2)攪拌保溫:待所有原料熔化,利用永磁攪拌機對熔液進行攪拌,攪拌結束后在合金熔液表面覆蓋一層覆蓋劑,保溫1.5-2.5h,得合金熔液;
(3)精煉扒渣:利用氬氣或者氮氣將精煉劑噴入合金熔液中精煉處理40-50min,該精煉劑為NaCl、CaF2、C2Cl6和Na3AlF6組成的混合物,四者之間的質量比3:2:1:1;精煉結束進行扒渣,扒渣后保溫25-35min,期間對合金熔液取樣進行鑄前分析;
(4)澆鑄軋制:待分析成份合格后,將合金熔液連鑄連軋成8-12cm的鋁合金棒材;
(5)均勻化退火:將鋁合金棒材置于馬弗爐中,先保溫30-40min,退火溫度為540-560℃;再降溫至480-520℃,保溫25-35min;
(6)拉絲時效:根據所需導體的截面積,將不同根數的鋁合金棒材用拉絲機拉制成不同截面積的鋁合金導線;將鋁合金導線置于時效爐中進行熱時效處理,待自然冷卻后檢測導線性能即可。
進一步地,上述導線按重量份數計包括以下元素:鋁100份、銅1.8份、硅0.9份、鍺0.4份、鎂0.3份、鈰0.015份和錫0.015份。
進一步地,上述合金原料為鋁錠、銅鋁合金、鎂鋁合金、硅鋁合金、鍺鋁合金、鈰鋁合金和錫鋁合金。
進一步地,上述熔煉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Ⅰ:將高頻感應爐升溫至720-780℃,鋁錠投入熔化,保溫30-40min;
Ⅱ:將高頻感應爐升溫至1000-1100℃,銅鋁合金、鎂鋁合金、硅鋁合金投入熔化,保溫35-45min;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合肥達戶電線電纜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合肥達戶電線電纜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6170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