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酒石酸氫鉍-β-環內酯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其藥物組合物、以及它們的用途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054943.0 | 申請日: | 2018-0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50244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06 |
| 發明(設計)人: | 于學敏;韓柳;韓琴;于浩;于萌;郝樹琴;馮寶杰;楊鑫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于學敏 |
| 主分類號: | C07F9/94 | 分類號: | C07F9/94;A61K31/29;A61P1/04;A61P1/06;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坦路來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652 | 代理人: | 汪送來 |
| 地址: | 037008***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酒石酸 內酯 化合物 及其 制備 方法 藥物 組合 以及 它們 用途 | ||
一種式(I)所示的酒石酸氫鉍?β?環內酯化合物,經紅外、紫外、核磁(1H和13C)、質譜等光譜分析及解析其分子中含有β?環內酯結構,分子式為:C8H7O11Bi,分子量:488。還提供含有本發明所述酒石酸氫鉍?β?環內酯化合物的藥物組合物。他們可用于治療胃腸疾病,所述胃腸疾病優選為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幽門螺旋桿菌相關性胃腸疾病、慢結腸炎(有輕微潰瘍)、腸易激綜合癥。藥理研究顯示本品對惡性腫瘤有較性強的抑制作用,對惡性腫瘤的治療作用好于順鉑,同時能降低順鉑在腫瘤化療中的毒副作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酒石酸氫鉍-β-環內酯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其藥物組合物、以及它們的用途。
背景技術
1928年美國專利(U.S.pad.1663.201)公開了酒石酸鉍(三酒石酸二鉍)化合物專利,其結構式為:
1949年英國藥典收載了酒石酸鉍鈉的藥物,1993年英國格蘭素公司在中國申請了涉及酒石酸鉍的呋喃衍生物制備方法專利。
1992年大同市藥物研究所于學敏研究員獲得以下結構的膠態酒石酸鉍的制備方法發明專利權,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新的酒石酸氫鉍-β-環內酯化合物,具體地,其紅外、紫外、核磁(1H和13C)、質譜分析及解析如下:
紅外光譜分光光度譜圖顯示:有波數為1763.1cm-1酯中C=O伸縮振動,1222.4cm-1中的C-O-C為酯的不對稱伸縮振動,1061.8cm-1為酯中C-O-C對稱伸縮振動,2945.5cm-1為酯中C-H不對稱伸縮振動,2870.2cm-1為酯中C-H對稱伸縮振動;本組峰提示分子中存在環內酯的化學結構。
質譜負離子模式ESI-MS譜圖中,可觀察到質荷比m/z149.0的[M-H]分子離子峰,顯示酒石酸(分子量150)失去一個氫質子形成酒石酸酸根,為的結構片斷。
1H核磁共振譜圖上顯示本專利產品存在化學位移1.00的峰,峰高為8.05;在5.032ppm、4.921ppm、4.80ppm及4.380ppm處的化學位移,峰高分別與ZL201110168696.5基本相同。均顯示分子中存在次甲基和亞甲基13C譜顯示分子中存在的化學位移為:80.50ppm、77.29ppm、74.13ppm峰該組峰為叔碳原子的化學位移,結合紅外光譜分析該碳原子上除有一個氫外還連接有羧基和兩個碳原子。在13C譜低場區有188.2ppm、184.75ppm、178.76ppm的化學位移為羧基和羧酸鹽的化學位移。本專利的分子結構與ZL201110168696.5均含有羥酸鹽的結構片斷
紫外分光光度分析結果顯示(在水中),在波長246nm和194nm處有較高的吸收峰,峰高分別為:0.220和0.688。
綜合分析:本發明提供酒石酸鉍化合物的化學結構中含有環內酯結構,為酒石酸氫鉍-β-環內酯化合物。具體地,經上述紅外、紫外、核磁(1H和13C)、質譜分析及解析確證其化學結構為:
分子式:C8H7O11Bi分子量:488。
可選地,所述膠體酒石酸氫鉍-β-環內酯化合物無嗅、無味、粒度分布均勻,其粒度為:≤75±4.1μm;可選地,熔點為:282-284℃;可選地,密度為:1.60±0.05g/cm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于學敏,未經于學敏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5494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