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低粘度模具膠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052149.2 | 申請日: | 2018-0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1775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05 |
| 發明(設計)人: | 趙劍 | 申請(專利權)人: | 揚州宏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83/07 | 分類號: | C08L83/07;C08L83/04;C08L83/05;C08K3/36;C08K5/544 |
| 代理公司: | 揚州潤中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315 | 代理人: | 謝東 |
| 地址: | 2250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低粘度 模具膠 端乙烯基硅油 乙烯基硅油 制備 尺寸精度要求 注射成型過程 乙炔 低含氫硅油 二甲基硅油 高乙烯基 模型制作 白炭黑 高硬度 硅氮烷 環己醇 乙烯基 質量份 封頭 高抗 硅油 羥基 催化劑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低粘度模具膠及其制備方法。該發明屬于模具膠技術領域,一種低粘度模具膠,包括以下組分,各組分的質量份數為:粘度為20000MPa·s的端乙烯基硅油370—400份、高乙烯基硅油20—30份、水10—15份、硅氮烷25—59份、乙烯基單封頭2—3份、白炭黑155—245份、羥基3—4份、粘度為5000MPa·s的端乙烯基硅油110—130份、粘度為500MPa·s的乙烯基硅油17—40份、粘度為5000MPa·s的乙烯基硅油47.6—100份、粘度為100MPa·s二甲基硅油0.34—1.5份、催化劑0.34—1.5份、低含氫硅油34—55份、乙炔環己醇0.068—0.2份。本發明中的低粘度模具膠具有高硬度、高抗斯、低粘度的特點,在注射成型過程中流動性好,可以用于尺寸精度要求高的模型制作。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模具膠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低粘度模具膠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模具硅橡膠是有機硅室溫雙組份模具膠,是一種雙組份化合物,他的硫化是在室溫下進行,只要將兩組份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兩組分化合物發生聯反應,形成有柔性、有彈性的膠體,因而適用于玻璃樹脂、環氧樹脂、PU發泡樹脂、石膏、水泥、蠟燭、電子等工藝廠、玩具廠、電子廠、燈具廠、絲印廠、蠟燭廠、生產裝飾工藝品及復制產品、制造模具等。
在模具膠成型過程中,高粘度的模具膠在注射過程中由于粘度較高而導致流速慢,流動性差,注射過程中容易固化,容易出現出現注射不足,影響產品精細度及外觀,不能滿足高精度產品的要求,同時模具膠的硬度和抗撕等物理性能也直接影響著模具的使用壽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硬度、高抗斯、低粘度模具膠。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一種低粘度模具膠,包括以下組分,各組分的質量份數為:粘度為20000MPa·s的端乙烯基硅油370—400份、高乙烯基硅油20—30份、水10—15份、硅氮烷25—59份、乙烯基單封頭2—3份、白炭黑155—245份、羥基3—4份、粘度為5000MPa·s的端乙烯基硅油110—130份、粘度為500MPa·s的乙烯基硅油17—40份、粘度為5000MPa·s的乙烯基硅油47.6—100份、粘度為100MPa·s二甲基硅油0.34—1.5份、催化劑0.34—1.5份、低含氫硅油34—55份、乙炔環己醇0.068—0.2份。本發明中的端乙烯基硅油作為制備低粘度模具膠的主要組分,端乙烯基硅油的粘度對制備出來的模具膠粘度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因而在低粘度模具膠的制備過程中選擇粘度略低的端乙烯基硅油可以更好的制備出所需要的粘度模具膠,同時本組分中的高乙烯基硅油、乙烯基單封頭、乙烯基硅油起到調節硬度與強度的作用,由本組分制備出來的低粘度模具膠具有高硬度、高抗撕的優點,同時因粘度低,流動性會更好,便于注射成型。
優選的,所述低粘度模具膠的粘度為60000MPa·s—90000MPa·s。
優選的,所述催化劑選用PT5000鉑金催化劑。
優選的,所述低含氫硅油的含氫量控制在0.3%—0.4%之間。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硬度、高抗斯、低粘度模具膠的制備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一種低粘度模具膠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粘度為20000MPa·s的端乙烯基硅油188—204份、高乙烯基硅油20—30份、水10—15份、硅氮烷7—9份混合攪拌均勻,攪拌均勻后沖入N2,并投入白炭黑25—35份攪勻,N2作為惰性氣體起到防燃防爆的作用;
(2)投硅氮烷4—8份,攪拌2—3分鐘,投乙烯基單封頭2—3份攪勻后再次投白炭黑25—35份攪勻,乙烯基單封頭能夠調節硬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揚州宏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揚州宏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5214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