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具有自動對焦功能的防畸變的智能型人臉識別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048636.1 | 申請日: | 2018-0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07126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30 |
| 發明(設計)人: | 張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畢昇云(武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N5/247 | 分類號: | H04N5/247;H04N5/232;H04N5/225;G06K9/00 |
| 代理公司: | 浙江專橙律師事務所 33313 | 代理人: | 邢萬里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江漢經濟開***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具有 自動 對焦 功能 畸變 智能型 識別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自動對焦功能的防畸變的智能型人臉識別裝置,包括主體和兩個支撐機構,主體上設有拍攝機構,拍攝機構包括第一電機、轉盤、第一攝像機和至少兩個拍攝組件,拍攝組件包括第一連桿、第二連桿、移動板和對焦機構,對焦機構包括第二攝像機、驅動組件和兩個對焦組件,對焦組件包括移動桿、抵靠板和若干彈簧,該具有自動對焦功能的防畸變的智能型人臉識別裝置通過拍攝機構中第二攝像機進行輔助拍攝,防止第一攝像機拍攝的畸變圖像造成設備的判斷能力下降,不僅如此,對焦機構根據主體與人員之間的距離調節第二攝像機的鏡頭的角度,使焦點落在人臉上,從而保證了圖像拍攝清晰,進而提高了設備人臉識別的可靠性和實用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人臉識別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具有自動對焦功能的防畸變的智能型人臉識別裝置。
背景技術
人臉識別,是基于人的臉部特征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用攝像機或攝像頭采集含有人臉的圖像或視頻流,并自動在圖像中檢測和跟蹤人臉,進而對檢測到的人臉進行臉部的一系列相關技術,通常也叫做人像識別、面部識別。
人臉識別設備的精度主要依靠于攝像頭或攝像機的人臉采集圖像,為了使設備能夠采集完整的人臉圖像進行身份識別,通常選擇短焦鏡頭(也稱廣角鏡頭)為攝像機或攝像頭的鏡頭,但是采用短焦鏡頭拍攝時,由于設備靠近人臉,在拍攝過程中,圖像容易發生畸變,且鏡頭與人的距離不同,畸變的程度也不同,從而導致人臉識別設備的判斷能力下降,即使少量人臉設備通過鏡頭的多次平移進行圖像的多次拍攝,以減少畸變對采集圖像的影響,但是在移動過程中,鏡頭與人臉的距離發生變化,當鏡頭的焦距與鏡頭和人臉的距離不一致時,容易導致鏡頭的焦點落在人臉以外的地區,導致鏡頭拍攝時人臉模糊,圖像不清晰,從而降低了現有的人臉識別裝置的可靠性和實用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具有自動對焦功能的防畸變的智能型人臉識別裝置。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具有自動對焦功能的防畸變的智能型人臉識別裝置,包括底板、主體、顯示器和兩個支撐機構,兩個支撐機構分別設置在底座的上方的兩側,所述主體架設在兩個支撐機構上,所述支撐機構與主體傳動連接,所述顯示器固定在主體的上方,所述主體上設有拍攝機構,所述主體內設有PLC;
所述拍攝機構包括第一電機、轉盤、第一攝像機和至少兩個拍攝組件,所述第一電機固定在主體上,所述第一電機和第一攝像機均與PLC電連接,所述第一電機與轉盤傳動連接,所述第一攝像機固定在轉盤的圓心處,所述拍攝組件周向均勻分布在轉盤的外周;
所述拍攝組件包括第一連桿、第二連桿、移動板和對焦機構,所述第一連桿的一端與轉盤的遠離圓心處鉸接,所述第一連桿的另一端與第二連桿的一端鉸接,所述第二連桿的另一端與移動板固定連接,所述對焦機構設置在移動板上;
所述對焦機構包括第二攝像機、驅動組件和兩個對焦組件,所述第二攝像機設置在移動板上,所述驅動組件設置在第二攝像機的遠離轉盤的一側,兩個對焦組件分別設置在第二攝像機的兩側,所述第二攝像機與PLC電連接;
所述對焦組件包括移動桿、抵靠板和若干彈簧,所述移動桿設置在抵靠板的遠離第二攝像機的一側,所述彈簧均勻設置在移動桿和抵靠板之間,所述彈簧處于壓縮狀態;
所述驅動組件包括第二電機、半齒輪和兩個驅動單元,所述第二電機固定在移動板上,所述第二電機與PLC電連接,所述第二電機與半齒輪傳動連接,兩個驅動單元分別設置在半齒輪的兩側,所述驅動單元與對焦組件一一對應,所述驅動單元包括齒條和支架,所述齒條與半齒輪嚙合,所述齒條的中心處通過支架與移動桿固定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畢昇云(武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未經畢昇云(武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4863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小分子多肽及其用途
- 下一篇:一種綠茶茶葉的精選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