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3D識別的住宅來訪管理系統及管理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047711.2 | 申請日: | 2018-0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76237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07 |
| 發明(設計)人: | 宗平;蔣君妍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郵電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K9/00 | 分類號: | G06K9/00;G07C9/00;G01J5/00;G01J5/3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張惠忠 |
| 地址: | 210000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管理系統 人臉圖像信息 信息采集模塊 信息處理模塊 住宅管理系統 采集 家庭用戶 判定結果 情景模式 三個步驟 生活環境 系統功能 響應模塊 信息傳輸 自動甄別 多裝置 防干擾 響應 住宅 管理 匹配 服務器 數據庫 檢測 情景 安全 | ||
本發明一種基于3D識別的住宅來訪管理系統及管理方法的主要實現方法包括以下三個步驟:多裝置檢測來訪者并進行人臉圖像信息采集、將采集的信息傳輸到服務器與相關數據庫進行匹配,判定結果、根據結果做出相應的響應操作。根據系統功能要求,主要有三大模塊,信息采集模塊、信息處理模塊、情景模式響應模塊。本發明能夠自動甄別來訪者的住宅管理系統,系統根據對來訪者當前情景的判別,做出不同的響應操作,從而為家庭用戶創造一個安全防干擾且管理便捷的生活環境。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智能安全管理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3D識別的住宅來訪管理系統及管理方法。
背景技術
信息時代的高速發展使得社會的各行各業以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越來越智能化。智能設備的普及提升了人類的生活質量,使生活更加便捷高效。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人臉識別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比如人臉驗證、接入控制、多媒體管理、人機交互等等。在住宅小區的用戶來訪管理上,傳統的人臉識別技術使用的是2D人臉識別,但是在環境光照發生變化時,識別效果會急劇下降,無法滿足實際系統的需要。且一般的來訪管理主要起到對業主以及來訪者管理記錄的作用,無法甄別業主是否愿意接待如保險員、推銷員等頻繁上門的來訪者,從而造成業主的困擾。針對上述問題,將3D人臉識別技術與智能住宅管理系統相結合,從而創造一個安全防干擾且管理便捷的生活環境迫在眉睫。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背景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基于3D識別的住宅來訪管理系統及管理方法,其能夠根據對來訪者當前情景的判別,做出不同的響應操作,從而為家庭用戶創造一個安全防干擾且管理便捷的生活環境。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基于3D識別的住宅來訪管理系統,包括信息采集模塊、信息處理模塊和情景模式響應模塊;其中信息采集模塊包括人臉圖像采集設備、熱釋電紅外探測設備、紅外距離探測設備和3D人臉識別設備,信息處理模塊包括客戶端、服務器和數據庫,情景模式響應模塊包括控制器。
進一步的,熱釋電紅外探測設備采用感應探頭方式固定在單元防盜門的垂直面上,安裝高度控制在1.5~2米之間,內置熱釋電紅外探測器。
進一步的,紅外距離探測設備采用感應探頭方式固定在單元防盜門的垂直面上,安裝高度在1.5~2米之間,內置紅外距離探測器。
進一步的,人臉圖像采集設備采用感應探頭方式固定在單元防盜門的垂直面上,安裝高度在1.5~2米之間,內置3D人臉識別設備。
一種基于3D識別的住宅來訪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在客戶端中預設置來訪模式并通過人臉圖像采集設備、熱釋電紅外探測器和紅外距離探測器設備監測室外信息;
步驟二,當熱釋電紅外探測器和紅外距離探測器檢測到門外有來訪者停留后,3D人臉識別設備啟動,采集來訪者面部信息并進行SIFT特征提取;
步驟三,將來訪者的SIFT特征和數據庫中的SIFT特征進行匹配,若匹配成功,轉入步驟四,匹配不成功則定義為初次來訪者并轉入步驟八,進入四級情景模式;
步驟四,數據庫記錄來訪者的來訪時間并提取來訪者的權限信息傳輸至客戶端;
步驟五,根據客戶端設置的來訪模式,選擇對應的響應方式;若為室內模式,轉入步驟六;否則轉入步驟七,進入三級情景模式;
步驟六,客戶端將來訪者的權限信息傳輸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據來訪者的權限信息做出對應的動作;
步驟七,客戶端顯示來訪者并發出提醒,控制器對來訪者發出無人不便接待的提示;
步驟八,數據庫保存初次來訪者的面部信息并記錄來訪時間,然后傳遞至客戶端,客戶端彈出來訪提醒、來訪者信息編輯和權限設置提醒,用戶進行設置后的信息保存到數據庫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郵電大學,未經南京郵電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4771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人臉識別顯示裝置
- 下一篇:一種多目標無標記的水生生物識別追蹤方法及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