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智能圍隔擋藻系統(tǒng)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810041193.3 | 申請日: | 2018-0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03971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8-18 |
| 發(fā)明(設計)人: | 柯凡;周峰;柯丹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南京清中環(huán)境技術(shù)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B15/08 | 分類號: | E02B15/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為知識產(chǎn)權(quán)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王曉東 |
| 地址: | 211226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一種 智能 圍隔擋藻 系統(tǒng) | ||
1.一種智能圍隔擋藻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
智能攔擋單元(200),設置于水庫大壩(100)前咽喉部位且將水庫分隔為匯集帶和攔擋帶,其還包括第一柔性智能圍隔(201)、第二柔性智能圍隔(202)以及導流圍隔(203),所述第一柔性智能圍隔(201)與所述第二柔性智能圍隔(202)之間形成所述攔擋帶,且所述導流圍隔(203)設置于所述攔擋帶內(nèi);以及,
核心水源保護單元(300),設置于所述水庫大壩(100)與所述第一柔性智能圍隔(201)之間,通過滯留期完成對藻類代謝產(chǎn)物的自然降解,將水華藻類含量控制在安全范圍;所述第一柔性智能圍隔(201)包括浮力組件(1000)、攔擋組件(2000)以及錨定組件(3000),
所述浮力組件(1000)設置于水面上具有一定的浮力;
所述攔擋組件(2000)包括圍隔裙布(2001)以及過水窗(2002),所述圍隔裙布(2001)設置于所述浮力組件(1000)的下方且被其拖浮,所述過水窗?(2002)設置于所述圍隔裙布(2001)的下方;
所述錨定組件(3000)設置于水底的開槽中,且與所述過水窗(2002)的底部連接,通過所述浮力組件(1000)與所述錨定組件(3000)作用于所述攔擋組件(2000)的上下端,使其在水底能夠展開;所述攔擋組件(2000)還包括懸垂組件(2003),所述懸垂組件(2003)設置于所述圍隔裙布(2001)的下方,且懸垂于所述過水窗(2002)的側(cè)面;
所述導流圍隔(203)為導流翼膜且靠近所述第二柔性智能圍隔?(202)設置,還包括第三浮體(203a)和第二固定組件(203b),
所述導流圍隔(203)通過所述第二固定組件(203b)與水庫底面相連接,且所述第二固定組件(203b)還包括錨鏈、石龍以及底樁;所述第三浮體(203a)設置于所述導流圍隔(203)的頂端且位于水面以下,所述第三浮體(203a)?的浮力將所述導流圍隔(203)拉直;
所述浮力組件(1000)還包括阻尼模塊(1001)、升降模塊(1002)以及風力鎖定模塊(1003);具體的,阻尼模塊(1001)包括阻尼轉(zhuǎn)軸(1001a)、阻尼塊(1001b)、阻尼轉(zhuǎn)動套(1001c)以及限位螺釘(1001d);所述阻尼轉(zhuǎn)軸(1001a)的兩端還設置分隔板(1001a-1)、螺紋(1001a-2)以及卡槽(1001a-3),分隔板(1001a-1)將阻尼轉(zhuǎn)軸(1001a?)區(qū)分為兩部分,位于所述分隔板(1001a-1)兩端為阻尼配合區(qū),而圍隔裙布(2001)位于所述分隔板(1001a-1)之間的且卷在阻尼轉(zhuǎn)軸(1001a)上;所述螺紋(1001a-2)和卡槽(1001a-3)均設置于分隔板(1001a-1)外側(cè)的阻尼轉(zhuǎn)軸(1001a)兩端,且螺紋(1001a-2)呈環(huán)形狀,由所述阻尼轉(zhuǎn)軸(1001a?)最外側(cè)邊緣向內(nèi)延伸不與分隔板(1001a-1)側(cè)面接觸,即二者之間留有空白區(qū)域,而所述卡槽(1001a-3)沿螺紋(1001a-2)螺旋延伸方向設置并抵觸至分隔板(1001a-1)上;所述阻尼塊(1001b)套設于阻尼轉(zhuǎn)軸(1001a)上,外端被限位螺釘(1001d?)限位,限位螺釘(1001d)能夠與螺紋(1001a-2)相配合改變距離;且所述阻尼轉(zhuǎn)動套(1001c)套設于阻尼塊(1001b)二者之間實現(xiàn)阻尼配合;所述阻尼塊(1001b)還包括內(nèi)凸條(1001b-1)和外凸條(1001b-2),所述內(nèi)凸條(1001b-1)對應設置于卡槽(1001a-3)內(nèi);所述阻尼轉(zhuǎn)動套(1001c)套設于阻尼塊(1001b)上,一端與分隔板(1001a-1)固定連接;所述阻尼轉(zhuǎn)動套(1001c)的內(nèi)壁上還設置阻尼部(1001c-1)和通透槽口(1001c-2),所述外凸條(1001b-2)和阻尼部(1001c-1)阻尼配合,所述通透槽口(1001c-2)的內(nèi)兩側(cè)壁上對稱設置有軸孔(1001c-21),所述軸孔(1001c-21)與風力鎖定模塊(1003)相作用;
所述智能攔擋單元(200)還包括懸浮式消浪系統(tǒng),其包括單個的懸浮式消浪單元(A),所述懸浮式消浪單元(A)還包括網(wǎng)狀懸浮模塊(1100)和浮體模塊(2100),所述懸浮式消浪單元(A)設置于第一柔性智能圍隔(201)和第二柔性智能圍隔(202)之間;
所述網(wǎng)狀懸浮模塊(1100)懸垂于水面下,其還包括設置于上端的連接帶(1101);
所述浮體模塊(2100)與所述網(wǎng)狀懸浮模塊(1100)連接,其包括第一浮體(2101)和第二浮體(2102),所述第一浮體(2101)與所述連接帶(1101)連接,所述第二浮體(2102)設置于所述連接帶(1101)的兩端;升降模塊(1002)包括容納空間(1002a)、裙布間隙(1002b)、進氣組件(1002c)、進水組件(1002d)以及排水組件(1002e),圍隔裙布(2001)包裹于阻尼轉(zhuǎn)軸(1001a)上,二者設置于容納空間(1002a)內(nèi)能夠轉(zhuǎn)動,圍隔裙布(2001)通過裙布間隙(1002b)向下展開,展開的部分位于水中進行防線攔擋,且分隔板(1001a-1)固定設置于浮筒的兩端,簡單的說,升降模塊(1002)實際為阻尼模塊(1001)的支撐固定結(jié)構(gòu),浮筒內(nèi)為中空結(jié)構(gòu),進氣組件(1002c)與進水組件(1002d)設置于升降模塊(1002)的頂端,排水組件(1002e)設置于升降模塊(1002)的底端。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南京清中環(huán)境技術(shù)有限公司,未經(jīng)南京清中環(huán)境技術(shù)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41193.3/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