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生物識別的汽車防盜系統及其實現方法和實現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034343.8 | 申請日: | 2018-0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9783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04 |
| 發明(設計)人: | 熊泉;羅德祥;馬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智行暢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25/25 | 分類號: | B60R25/25;B60R25/102;B60R25/045;G08C17/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劉文求 |
| 地址: | 518116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生物 識別 汽車 防盜 系統 及其 實現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生物識別的汽車防盜系統及其實現方法和實現系統,防盜系統包括:生物識別模塊、第一北斗導航系統模塊、汽車控制模塊、第一網絡模塊及第一中央處理模塊;所述生物識別模塊、所述第一北斗導航系統模塊、所述汽車控制模塊、所述第一網絡模塊與所述第一中央處理模塊通訊連接。本發明通過生物識別技術與北斗導航系統的定位和報文機制,在兩個北斗導航系統的終端之間進行信息交互,即使沒有無線網絡時,也能定位互相之間的位置,能夠大大提高汽車的防盜性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防盜技術領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種基于生物識別的汽車防盜系統及其實現方法和實現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汽車防盜技術已發展比較成熟,如結合定位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電子圍欄和遠程監控等,這些技術對于汽車安全確實有作用,但同時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如以下幾個問題:如何自動識別出車輛是否被盜;如何在沒有移動網絡的環境下實時向車主報警;如何快速定位到車輛失竊地點并追蹤到嫌疑人。以指紋和人臉識別為代表的生物識別技術也已經發展相當成熟,在特定環境下的識別準確度非常高,既可以進行身份識別,也可以利用這些生物特征對嫌疑人進行鑒定。此外,北斗導航系統的定位功能可以定位車輛位置,同時北斗導航系統獨特的報文機制,可以解決傳統導航位置不能共享的問題,即在無移動網絡的情況下能夠實時對車輛移動軌跡進行監控,而傳統的GPS導航,用戶能準確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但是在無網絡的情況下,用戶不能將自己的位置發送出去被其他人接收到,如在野外救援,或者汽車野外被盜的情況下,就很難定位到目標位置。
因此,現有技術還有待于改進和發展。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生物識別的汽車防盜系統及其實現方法和實現系統,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沒有將生物識別技術和北斗導航系統結合,使得車主終端在沒有無線網絡的情況發送或接收導航位置信息的缺陷。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基于生物識別的汽車防盜系統,其中,所述汽車防盜系統包括:
具有生物識別傳感器的用于當檢測到汽車點火觸發信號時,對當前汽車內的駕駛員身份進行識別的生物識別模塊;
具有導航、定位、授時和報文交互功能的用于提供行車導航輔助、時間同步和無網絡報文交互的第一北斗導航系統模塊;
具有汽車觸發點火和熄火功能的用于當檢測到汽車熄火時自動設定一監控區域,對汽車移動范圍進行監控的汽車控制模塊;
具有無線網絡通訊功能的用于上報駕駛員身份異常信息和汽車移動范圍異常的第一網絡模塊;
用于控制所述生物識別模塊、所述第一北斗導航系統模塊、所述汽車控制模塊、所述第一網絡模塊的第一中央處理模塊;
所述生物識別模塊、所述第一北斗導航系統模塊、所述汽車控制模塊、所述第一網絡模塊與所述第一中央處理模塊通訊連接。
所述的基于生物識別的汽車防盜系統,其中,還包括用于與防盜系統交互信息的服務器,所述服務器包括:具有網絡協議TCP/IP的用于提供無線網絡的網絡協議模塊;
具有導航、定位、授時和報文交互功能的用于提供行車導航輔助、時間同步和無網絡報文交互的第二北斗導航系統模塊;
用于控制所述網絡協議模塊及第二北斗導航系統模塊的第二中央處理模塊;
所述網絡協議模塊201、第二北斗導航系統模塊202和所述第二中央處理模塊203通訊連接。
所述的基于生物識別的汽車防盜系統,其中,還包括用于與防盜系統和服務器交互信息的車主終端,所述車主終端包括:
具有無線網絡通訊功能的用于接收駕駛員身份異常信息和汽車移動范圍異常的第二網絡模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智行暢聯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智行暢聯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3434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