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尖角型面汽車窗框飾條的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020584.7 | 申請日: | 2018-0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88277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9-08 |
| 發明(設計)人: | 楊娟;劉寧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英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37/10 | 分類號: | B21D37/10;B21D35/00;B21D53/74;B21D53/88 |
| 代理公司: | 上海滬慧律師事務所 31311 | 代理人: | 朱九皋 |
| 地址: | 201814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尖角型面 汽車 窗框 成型 模具 方法 | ||
1.一種尖角型面汽車窗框飾條的成型模具,它包括切槽工位(1)、預成型工位(2)、成型工位(3)、側切邊工位(4),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槽工位(1)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上模座(11)、第一下模座(16)、通過第一彈簧(17)與第一下模座(16)活動連接的尖角切刀(15),固定在第一上模座(11)上并可推動尖角切刀(15)向下移動第一上頂塊(12),所述尖角切刀(15)浮動設置在第一下模板(14)型腔內;
所述預成型工位(2)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二上模座(21)、第二下模座(26)、依次由上而下通過螺栓與第二上模座(21)固定的第二上墊板(22)、第二上夾板(24)、設置在第二上夾板(24)型腔內的第二翻邊刀塊(27)、設置在第二下模座(26)上的第二下模板(23),通過四個貫穿第二上夾板(24)、第二上墊板(22)等高套筒與第二上模座(21)連接的第二壓料板(20),穿過第二上墊板(22)、第二上夾板(24)并作用于第二上模座(21)與第二壓料板(20)之間的第二彈簧(28),貫穿于第二上夾板(24)、第二壓料板(20)、第二下模板(23)用于確保第二上模座(21)進行上下精確移動的第二定位導柱(25),所述第二下模板(23)上具有用于放置產品(5)的第二W型槽產品放置型面(29),所述第二壓料板(20)上具有壓緊產品(5)的第二U型槽產品壓料面(290),所述第二翻邊刀塊(27)貼設在第二W型槽產品放置型面(29)端部;
所述成型工位(3)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三上模座(31)、第三下模座(36)、依次由上而下通過螺栓與第三上模座(31)固定的第三上墊板(32)、第三上夾板(34)、設置在第三上夾板(34)型腔內的第三翻邊刀塊(37)、設置在第三下模座(36)上的第三下模板(33),通過四個貫穿第三上夾板(34)、第三上墊板(32)等高套筒與第三上模座(31)連接的第三壓料板(30),穿過第三上墊板(32)、第三上夾板(34)并作用于第三上模座(31)與第三壓料板(30)的第三彈簧(38),貫穿于第三上夾板(34)、第三壓料板(30)、第三下模板(33)用于確保第三上模座(31)進行上下精確移動的第三定位導柱(35),所述第三下模板(33)上具有用于放置產品(5)的第三W型槽產品放置型面(39),所述第三壓料板(30)上具有壓緊產品(5)的第三U型槽產品壓料面(390),所述第三翻邊刀塊(37)貼設在第三W型槽產品放置型面(39)端部;
所述側切邊工位(4)包括相對設置的第四上模座(41)、第四下模座(46)、固定于第四上模座(41)上第四上墊板(42)、通過第四彈簧(48)并貫穿第四上墊板(42)與第四上模座(41)連接的第四壓料板(49)、設置在第四壓料板(49)下方并固定在第四下模座(46)上的第四下模板(43)、固定在第四下模板(43)上的第四刀塊(40)、分別固定在第四下模座(46)上的擋塊(44)和斜楔(47)、滑動設置在斜楔(47)內并與第四刀塊(40)配合使用的側修刀塊(45)、用于推動側修刀塊(45)進行滑動并固定在第四上模座(41)上的插刀(401),貫穿設置在第四上墊板(42)、第四壓料板(49)、第四下模板(43)之間且上端與第四上墊板(42)連接用于確保第四上模座(41)進行上下精確移動的第四定位導柱(410),所述插刀(401)嵌設在擋塊(44)與側修刀塊(45)之間,所述側修刀塊(45)的刀刃與第四刀塊(40)的刀刃相對設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尖角型面汽車窗框飾條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模板(14)上具有用于卡設產品(5)并分設在尖角切刀(15)刃口兩側的卡槽(13)。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尖角型面汽車窗框飾條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預成型工位的第二W型槽產品放置型面(29)的產品放置面角度為21°,端頭預成型角度即產品擺放角度與第二W型槽產品放置型面(29)端頭成型端面的夾角為94°,其端頭預成型端面的圓角與尖角型面的圓角平緩過度。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尖角型面汽車窗框飾條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工位的第三W型槽產品放置型面(39)的產品放置面角度為21°,端頭成型角度即產品擺放角度與第三W型槽產品放置型面(39)端頭成型端面的夾角為94°,其端頭成型端面的圓角與尖角型面的圓角平緩過度。
5.一種利用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尖角型面汽車窗框飾條的成型模具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切廢料:產品插入與其外形相匹配的第一下模板型腔的卡槽中,產品外型面與第一下模板的匹配面盡量為平面或上坡面,尖角切刀的刃口貼近產品要切去部分的根部,隨著第一上模座下移,帶動第一上頂塊推動浮動在第一下模板中的尖角切刀向下移動,將產品的廢料切除,第一上模座上移帶動第一上頂塊上移,尖角切刀依靠第一彈簧的反作用力回復到初始狀態,工作過程完成;
預成型:把產品擺到第二W型槽產品放置型面具有用于架置產品的契型凸臺上合適角度,產品先成型一角度,當產品放在第二下模板上,第二下模板兩側與產品3的間隙為0.1mm,第二翻邊刀塊成型刀刃面兩側包起擋住,防止產品成型過程中料向兩側流動,第二壓料板壓住產品20-30mm,其余壓料面銑成斜面,第二壓料板的第二U型槽產品壓料面壓住產品,第二U型槽產品壓料面兩側壁管控產品左右擺動及翻邊時料向兩側流動,產品壓料面兩側壁與產品的間隙預留0.05-0.15mm,控制第二壓料板的第二U型槽產品壓料面與第二W型槽產品放置型面之間間隙比產品料厚小0.1-0.2mm,控制第二翻邊刀塊與第二W型槽產品放置型面之間間隙為產品料厚的0.8-0.9倍,隨著第二上模座的下移,第二壓料板最先接觸產品,第二上模座繼續下移,第二彈簧的壓縮量增大,壓料力達到能夠保證產品不動,第二翻邊刀塊開始接觸產品的端面,對產品端頭由上而下進行翻邊,直至上、下模壓死,產品成型,隨著第二上模座上移,各個工作件回歸趨于初始狀態,工作過程完成;
成型:與預成型工作過程相同,除第三壓料板、第三下模板、第三翻邊刀塊與產品接觸角度不同;
側切邊:隨著第四上模座的下移,第四壓料板先接觸產品,第四彈簧作用于第四壓料板壓住產品的彈力越大,直到壓料力達到能夠保證產品不動,側修刀塊開始側修端面廢料,同時插刀向下移動,推動斜楔中的側修刀塊向第四刀塊移動,側修刀塊開始接觸產品的端面,并與第四刀塊相互作用,切除產品端面廢料,隨著第四上模座向上移動,各個工作件趨于初始狀態,工作過程完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英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上海英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20584.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具有定位功能的置物模具
- 下一篇:一種配合上料的沖壓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