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渦流軌道制動系統及其磨耗板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002655.0 | 申請日: | 2018-01-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57512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15 |
| 發明(設計)人: | 馬吉恩;方攸同;許博文;黃曉艷;劉嘉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1H7/08 | 分類號: | B61H7/08;B61H15/00;B61F19/06 |
| 代理公司: | 33283 杭州天昊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黃芳<國際申請>=<國際公布>=<進入國 |
| 地址: | 310012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磨耗板 摩擦部 制動系統 渦流 輔助氣道 耐磨件 主氣道 冷卻氣道 制動線圈 軌道 導熱件 焊接 導熱性能 列車鋼軌 摩擦性能 摩擦制動 線圈固定 軸向貫穿 軸向間隔 電磁力 正對 連通 制動 側面 出口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渦流軌道制動系統的磨耗板,包括主體,主體具有能夠與軌道制動系統線圈固定的連接部,和摩擦部;摩擦部由耐磨件和導熱件組成,耐磨件和導熱件沿軸向間隔排列,摩擦部的兩端均為耐磨件;摩擦部開設冷卻氣道,冷卻氣道由主氣道和輔助氣道組成,主氣道沿軸向貫穿摩擦部,輔助氣道的入口與主氣道連通,輔助氣道的出口位于磨耗板的側面,并公開了一種渦流軌道制動系統,制動線圈底部焊接有上述磨耗板,磨耗板的摩擦部正對列車鋼軌;每個制動線圈底部焊接一個磨耗板。本發明在電磁力制動的基礎上增加摩擦制動,且保障磨耗板工作在合適的溫度范圍內,同時保障磨耗板具有合適的導熱性能和摩擦性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軌道制動系統,尤其是涉及一種混合式渦流軌道制動系統及其磨耗板。
背景技術
鐵路運輸能力短缺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建設發展的主要矛盾之一。高速鐵路因其運輸能力大、安全舒適、全天候運輸和可持續性等優勢,已經成為鐵路發展的基本趨勢和國家現代化的基本保證。按照《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我國高速鐵路的建設里程在2020 年將達到18000 公里。
制動技術是高速列車的九大關鍵技術之一,是“生命的保護神”。制動過程中制動功率與列車速度三次方成正比,與制動距離成反比。因而伴隨著列車速度要求的不斷提高,制動系統面臨著更加嚴酷的考驗與挑戰,制動系統的可靠性和安全導向成為制約列車運行安全的重要影響因素。
目前我國的電氣化列車普遍采用動力制動與摩擦制動相結合的模式。動力制動就是通過牽引電機發電狀態運行將列車動能轉換為電能來實現制動。這種方式節能、環保、控制性能好,但由于容量的限制、安全性的考慮和拖車制動、緊急制動、非常制動等要求,不能獨立滿足列車制動的需要,必須由其他制動方式予以補充。利用軌道和車輪之間的摩擦力( 以下稱作粘著力) 的粘著型制動裝置已被大量的用作用于高速軌道線的軌道車輛的制動裝置,粘著的強度決定了粘著制動器產生的最大制動力。從原理上講,粘著制動系統是通過列車車輪和鋼軌之間的粘著來傳遞制動力的,都受到粘著限制。由于制動力過大將導致粘著失效,且輪軌間滑動摩擦力遠小于粘著力,因而此時制動力將急劇下降,甚至導致嚴重的輪對與軌道擦傷。
軌道渦流系統因其磨損小、控制性能好而被公認為是最有希望的下一代高速列車制動系統。但從技術上講,現有的鐵路渦流軌道制動系統也并非完美無缺。現有的ICE3 采用的渦流軌道制動系統雖然采用釋壓下放來保證當空氣系統失效時風缸動作,但當電路失效時由于失去勵磁將直接導致制動力喪失。此外當列車停放時電源切斷,自然渦流制動系統不能工作。因此,設計開發與高速工況相匹配的列車制動機構,并解決現有的軌道渦流制動系統中存在的問題,將為我國高速列車技術的進一步提高提供技術支持,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和現實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快速制動軌道列車,且耐磨性好的渦流軌道制動系統及其磨耗板。
一種渦流軌道制動系統的磨耗板,包括主體,主體具有能夠與軌道制動系統線圈固定的連接部,和摩擦部;摩擦部由耐磨件和導熱件組成,耐磨件和導熱件沿軸向間隔排列,摩擦部的兩端均為耐磨件;摩擦部開設冷卻氣道,冷卻氣道由主氣道和輔助氣道組成,主氣道沿軸向貫穿摩擦部,輔助氣道的入口與主氣道連通,輔助氣道的出口位于磨耗板的側面。磨耗板的軸向與列車的行進方向一致,摩擦部的兩端指的是軸向的兩端。
進一步,主體由金屬材料制成,主體的背面為連接部,主體的正面為摩擦部;主體的正面開設有多個槽,兩個槽之間的相鄰部分為凸起,耐磨件固定于槽。
進一步,耐磨件具有柔性,耐磨件的摩擦面高于導熱件的摩擦面。優選的,耐磨件的摩擦面比導熱件高1~5mm。
進一步,導熱件為金屬材料;耐磨件為高分子材料。
進一步,主氣道為直槽,輔助氣道為直槽,輔助氣道與主氣道相交呈銳角。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未經浙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0265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