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磁性體復合顆粒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免疫測定用顆粒在審
| 申請號: | 201780053795.4 | 申請日: | 2017-08-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661579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19 |
| 發明(設計)人: | 長尾大輔;今野幹男;石井治之;林久美子;小濱奈月;吉田貴行;上山俊彥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立大學法人東北大學;同和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33/543 | 分類號: | G01N33/543;C01G49/08;G01N33/553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達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劉新宇;李茂家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復合顆粒 磁性體 體積平均粒徑 樣品液體 透射電子顯微鏡測定 動態光散射法測定 磁性納米顆粒 分散穩定性 無機氧化物 硅化合物 免疫測定 聚合物 核顆粒 粒徑 制造 | ||
本發明提供一種磁性體復合顆粒,其通過利用磁性能夠在短時間內從樣品液體中分離,并且對樣品液體的分散穩定性優異。提供一種磁性體復合顆粒,其在包含無機氧化物或聚合物的核顆粒的表面上形成有外殼,其中,所述外殼中含有磁性納米顆粒和硅化合物,通過透射電子顯微鏡測定的所述磁性體復合顆粒的體積平均粒徑(dTEM)的值為30nm以上且210nm以下,通過動態光散射法測定的所述顆粒的粒徑(dDLS)的值與所述體積平均粒徑(dTEM)的值之比即(dDLS)/(dTEM)的值為2.0以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可適宜用于免疫測定等的磁性體復合顆粒及其制造方法,進一步涉及使用該磁性體復合顆粒制備的免疫測定用顆粒。
背景技術
對抗原抗體測定法進行了研究,即為了從血液等樣品液體中分離和收集各種蛋白質、核酸和細胞等目標物,在規定的顆粒的表面上負載適合于各個目標物質的抗體,并且回收目標物質補充后的顆粒進行分析。
近年來,研究了以下的方法:即,在臨床檢查中需要快速測定、分析的用途中,為了縮短測定時間,通過使用負載了抗體并附加磁性的載體,在捕獲目標物質之后自外部賦予磁性,從而快速回收所述磁性附加載體,回收目標物質。
為了賦予附加了磁性的固定載體以高的磁分離特性,已知有增加對固定載體附加的磁性材料中所包含的磁性成分的比例、以及使該磁性材料為飽和磁化強度高的磁性材料(尤其是使用飽和磁化強度值大的磁性材料)。
專利文獻1提出了一種主要用于免疫診斷等的磁性聚合物顆粒,其平均粒徑為0.2~4.0μm,剩余磁化強度為飽和磁化強度的10~35%。
另一方面,本發明人等在專利文獻2中公開了一種磁性體包封顆粒,其中,作為附加磁性的固定載體,在具有無機氧化物或聚合物的核顆粒的表面配置外殼層,在該外殼層中通過使磁鐵礦顆粒與硅酸鈉共存,體積平均粒徑為10~500nm,數均粒徑的CV值為8%以下,且在25℃下的飽和磁化強度為15emu/g以上。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0-30671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5419199號公報
發明內容
專利文獻2公開的作為附加磁性的固定載體的磁性體包封顆粒發揮了優異的磁分離特性。
然而,根據本發明人等的進一步研究,該磁性體包封顆粒在利用磁性從樣品液體中分離回收時存在需要花費時間的情況。
進一步地,發現了該磁性體包封顆粒具有高的耐自然沉降性也很重要。這是因為,發現當磁性體包封顆粒的耐自然沉降性不足時,有時在樣品液體中短時間內發生自然沉降,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改良。
如果該磁性體包封顆粒在樣品液體中的分散性不足,則樣品液體中的抗原抗體的接觸有時會變得不充分,因此存在樣品液體中包含的目標物質的補充不完全的情況。其結果,可以認為可能會忽略樣品液體中重要的目標物質的存在而導致誤診。
本發明是在這種情況下做出的,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磁性體復合顆粒,其可以通過利用磁性在短時間內從樣品液體中分離,并且對樣品液體的分散穩定性優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立大學法人東北大學;同和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國立大學法人東北大學;同和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8005379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