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孔質聚酰亞胺膜的制造方法及由該方法制造的多孔質聚酰亞胺膜有效
| 申請號: | 201780045792.6 | 申請日: | 2017-07-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6330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16 |
| 發明(設計)人: | 大矢修生;松尾信;藤井有一;番場啟太 | 申請(專利權)人: | 宇部興產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C08J9/28 | 分類號: | C08J9/28;C08G73/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達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劉新宇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孔 聚酰亞胺 制造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多孔質聚酰亞胺膜的制造方法及由該方法制造的多孔質聚酰亞胺膜,該多孔質聚酰亞胺膜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1)將包含由四羧酸單元和二胺單元形成的極限粘度數為1.0~3.0的聚酰胺酸3~60質量%和有機極性溶劑40~97質量%的聚酰胺酸溶液流延成膜狀,浸漬或接觸在以水為必須成分的凝固溶劑中,制作聚酰胺酸的多孔質膜的工序;以及(2)對上述工序得到的聚酰胺酸的多孔質膜進行熱處理而酰亞胺化的工序,其中,將熱處理后的膜的縱向和橫向的收縮率分別控制在8%以下,且在上述熱處理中,200℃以上的溫度區域的升溫速度為25℃/分鐘以上。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多孔質聚酰亞胺膜的制造方法及由該方法制造的多孔質聚酰亞胺膜。
背景技術
已經報道了透氣性高、內部具有大孔的多孔質聚酰亞胺膜的制造方法(專利文獻1和2)。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0/038873號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11/125988號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在專利文獻1的方法中,由包含由四羧酸單元和二胺單元形成的聚酰胺酸(A)和苯甲酸等具有極性基團的有機化合物(B)的組合物,制造期望的多孔質聚酰亞胺膜。
另外,在專利文獻2的方法中,由包含由四羧酸單元和二胺單元形成的聚酰胺酸(A)和苯甲酸等具有極性基團的有機化合物(B)或聚丙烯腈等側鏈具有極性基團的高分子化合物(C)的組合物,制造期望的多孔質聚酰亞胺膜。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在不添加專利文獻1和2的多孔質聚酰亞胺膜的制造中必須的具有極性基團的有機化合物或具有極性基團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情況下,更簡便且有效地制造透氣性高、內部具有大孔的多孔質聚酰亞胺膜。
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具有以下方式。
[1]多孔質聚酰亞胺膜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多孔質聚酰亞胺膜是如下所述的多孔質聚酰亞胺膜:
其是具有2個表面層(a)和(b)、以及夾在該表面層(a)和(b)之間的大孔層的三層結構的多孔質聚酰亞胺膜,
上述大孔層具有與上述表面層(a)和(b)結合的隔壁、以及被該隔壁及上述表面層(a)和(b)包圍的膜平面方向的平均孔徑為10~500μm的多個大孔,
上述大孔層的隔壁的厚度為0.1~50μm,其中,至少1個隔壁具有連通相鄰的大孔彼此的1個或多個孔,
上述表面層(a)和(b)的厚度分別為0.1~50μm,至少一方的表面層具有平均孔徑大于5μm且為200μm以下的多個細孔,另一方的表面層具有平均孔徑為0.01~200μm的多個細孔,至少一方的表面層的表面開口率為10%以上,另一方的表面層的表面開口率為5%以上,
上述表面層(a)和(b)中的細孔與上述大孔連通,
總膜厚為5~500μm,葛爾萊透氣度(葛爾萊值)為20秒/100cc以下,空孔率為60~95%,
上述多孔質聚酰亞胺膜的制造方法包括:
(1)將包含由四羧酸單元和二胺單元形成的極限粘度數為1.0~3.0的聚酰胺酸3~60質量%和有機極性溶劑40~97質量%的聚酰胺酸溶液流延成膜狀,浸漬或接觸在以水為必須成分的凝固溶劑中,制作聚酰胺酸的多孔質膜的工序,和
(2)對上述工序得到的聚酰胺酸的多孔質膜進行熱處理而酰亞胺化的工序,其中,將熱處理后的膜的縱向和橫向的收縮率分別控制在8%以下,且在上述熱處理中,200℃以上的溫度區域的升溫速度為25℃/分鐘以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宇部興產株式會社,未經宇部興產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8004579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