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汽車用轉向節的制造方法及汽車用轉向節有效
| 申請號: | 201780003134.0 | 申請日: | 2017-03-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25764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10 |
| 發明(設計)人: | 梶川壽;田中榮一;巖野光男;北野純希 | 申請(專利權)人: | 馬自達汽車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2D7/18 | 分類號: | B62D7/18;B22C9/10;B60B35/18;B60G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橋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曹芳玲 |
| 地址: | 日本廣島***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汽車 轉向 制造 方法 | ||
目的在于提供能確保同時實現能夠抑制從前輪4向車身的振動傳遞的轉向節50的鑄造和生產效率的改善這兩者的良好的鑄造性的轉向節50的制造方法、以及轉向節50。是具有安裝有輪轂軸承40的軸承安裝部51、把持減振器20的減振器挾持部541、和連結軸承安裝部51以及減振器挾持部541的減振器安裝臂部542的轉向節50的制造方法,用一個型芯130一體地鑄造形成有作為減振器挾持部541的內部空間的筒狀開口部S1、從減振器挾持部541以閉截面形狀延伸設置的減振器安裝臂部542的中空部544的內部空間以及形成于減振器挾持部541的開口連續而成的中空開口部S2、和由從中空部544延伸設置的減振器安裝臂部542的前方臂部545以及后方臂部546包圍而成的臂部開口部S3的轉向節50。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過輪轂軸承支持例如汽車的車輪的汽車用轉向節(knuckle)及汽車用轉向節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作為支持汽車的車輪的懸架裝置的如專利文獻1那樣的支撐式懸架中,通過路面的凹凸所導致的車輛上下方向的反復載荷輸入至車輪時,對于汽車用轉向節和車輪,作用有以輪轂軸承為旋轉中心使它們分別在正視時向反方向相對旋轉的旋轉方向的載荷是已知的。
此時,在整體上易于彎曲變形的汽車用轉向節的情況下,因作用于汽車用轉向節的旋轉方向的載荷,汽車用轉向節整體上向車寬方向彎曲,因此車寬方向的載荷易于傳遞至下臂。
然而,下臂向車寬方向的搖動比向車輛上下方向的搖動難,因此無法通過向車寬方向的搖動來充分切斷或吸收車寬方向的載荷。因此,存在施加于車輪的車輛上下方向的反復載荷易于通過汽車用轉向節作為振動傳遞至車身的問題。
對于這樣的問題,申請人發現,通過在具有安裝有減振器(damper)的減振器安裝部、安裝有輪轂軸承的軸承安裝部、以及連結減振器安裝部和軸承安裝部的安裝臂部的汽車用轉向節中,在比輪轂軸承的上端靠近車輛上方的部分,設置對于施加于車輪的車輛上下方向的載荷容易變形的變形容易部分,能夠解決上述問題。
更詳細而言,旋轉方向的載荷作用于汽車用轉向節時,汽車用轉向節以如下形式發生彎曲變形,即,以變形容易部分為中心,減振器安裝部以及安裝臂部相對于軸承安裝部屈曲,因此汽車用轉向節能夠抑制軸承安裝部向車寬方向搖動。由此,申請人所發明的汽車用轉向節能夠抑制作用于下臂的車寬方向的載荷,從而抑制從車輪向車身的振動傳遞。
不過,汽車用轉向節一般多通過鑄造來制造,鑄造過程中,由于鑄型內部產生的氣體混入熔液中,因此在鑄物內部產生空隙的鑄造缺陷(亦稱氣體缺陷)可能成為問題。
例如,如專利文獻1那樣,鑄造具有在支撐安裝臂14、下臂安裝臂15、以及轉向節臂16處用于輕量化的中空部的汽車用轉向節時,借由通過型芯座支持于主型的型芯形成中空部。
該情況下,在汽車用轉向節中形成有型芯的型芯座所導致的開口,該型芯座所導致的開口,如例如專利文獻1的支撐安裝臂14的平面部分那樣,在不影響機械強度、振動傳遞的部分需要以必要最低限度的大小設置。
但是,相對于中空部的大小,型芯座所導致的開口較小,因此,中空部的角部相對于型芯座所導致的開口,易于形成為大致口袋狀。在這樣的口袋狀的角部產生的氣體難以通過型芯座向主型流動,因此成為鑄造缺陷(氣體缺陷)的要因。
這樣產生的鑄造缺陷(氣體缺陷)成為品質降低、制品不良率增加的要因,因此可能會降低生產效率。因此,近年來,產生了欲同時實現能夠抑制從車輪向車身的振動傳遞的汽車用轉向節的鑄造和鑄造缺陷等導致的生產效率降低的抑制這兩者的新需求。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1-187583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馬自達汽車株式會社,未經馬自達汽車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8000313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投射光學系統以及圖像投射裝置
- 下一篇:車輛的后部車身構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