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微創手術鉗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893796.3 | 申請日: | 2017-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851579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14 |
| 發明(設計)人: | 王屹初;徐欣良宜;李曉貞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木偶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17/29 | 分類號: | A61B17/29;A61B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陽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安志嬌 |
| 地址: | 225300 江蘇省泰州市藥城***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偏轉 鉗頭 驅動結構 握持部 驅動 微創手術鉗 鉸接 本實用新型 對手腕部 開合驅動 鉗頭開合 有效減少 靈活度 偏轉部 擺動 扭曲 靈活 | ||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微創手術鉗,包括:執行部,包括鉗頭;驅動部,與所述執行部連接,包括驅動所述鉗頭開合運動的開合驅動結構以及驅動所述鉗頭偏轉的偏轉驅動結構;握持部,與所述偏轉驅動結構鉸接。握持部與偏轉部鉸接,握持部在擺動時帶動偏轉驅動結構運動,偏轉驅動結構驅動鉗頭發生偏轉,握持部的靈活度較大,在鉗頭發生偏轉時可有效減少對手腕部的扭曲,操作更靈活,并且也增大了鉗頭的活動范圍。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微創手術鉗。
背景技術
微創外科是當今醫學科技最前沿的發展方向,因其手術創傷小、術后疼痛輕、住院時間短、美容效果好等特點,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滿意的效果。由于傳統的微創手術器械自由度有限,不具備俯仰和偏擺自由度,比較笨拙,靈巧度差,嚴重影響了手術的質量和精度。
中國專利文獻CN204863380U公開了一種新型兩用微創手術鉗,其包括主體和操作件,所述主體包括外殼、鉗頭,外殼內設有鉗頭驅動部件,所述鉗頭通過一鉗頭驅動桿與所述鉗頭驅動部件連接;所述外殼包括上部的腔體部和下部的遠離所述鉗頭的手柄,所述手柄內還設有供拇指穿過的拇指孔位;所述操作件通過其頂部與所述鉗頭驅動部連接,其設有手指握持部;所述操作件位于所述手柄和所述鉗頭之間;所述操作件前后被撥動,通過所述鉗頭驅動部件控制所述鉗頭的開合。所述鉗頭驅動桿的與所述外殼的腔體部相連接的位置固定連接一轉盤,所述轉盤可360°旋轉。
上述現有技術可實現鉗頭的開合、周轉,但如果想使鉗頭在較大范圍內實現操作,則需要用力偏轉手柄,這樣就會使手腕受到扭曲,長時間使用使醫生產生腕部疲勞,影響手術的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
因此,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微創手術鉗容易扭曲手腕的缺陷,從而提供一種手腕可靈活轉動的微創手術鉗。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微創手術鉗,包括:
執行部,包括鉗頭;
驅動部,與所述執行部連接,包括驅動所述鉗頭開合運動的開合驅動結構以及驅動所述鉗頭偏轉的偏轉驅動結構;
握持部,與所述偏轉驅動結構鉸接。
所述執行部還包括連接所述鉗頭與所述握持部的桿件。
所述偏轉驅動結構為虎克鉸結構。
所述虎克鉸結構包括:
第一鉸接件,通過第一鉸接軸與所述握持部鉸接;
第二鉸接件,與所述桿件連接地設于所述第一鉸接件內,并通過第二鉸接軸與所述第一鉸接件鉸接,所述第二鉸接軸與所述第一鉸接軸相交。
所述第一鉸接軸的軸線經過所述第一鉸接件的中心。
所述第一鉸接件為環體,所述第二鉸接件為球體。
所述偏轉驅動結構還包括與所述握持部可轉動連接、并帶動所述桿件轉動的轉輪。
所述虎克鉸結構設于所述轉輪內,且所述第一鉸接件通過所述第一鉸接軸鉸接于所述轉輪上。
所述驅動部還包括限制所述偏轉驅動結構運動的固定結構。
所述固定結構包括:
固定件,與所述第二鉸接件可拆卸連接,并具有與所述轉輪相抵、限制所述握持部相對所述桿件擺動的第一位置,及與所述轉輪分離、使所述握持部可相對所述桿件擺動的第二位置。
所述第二鉸接件上設有凸臂,所述凸臂上設有第一螺紋結構,
所述固定件套設于所述凸臂上,并設有與所述第一螺紋結構配合的第二螺紋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木偶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江蘇木偶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89379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用于頸椎內窺鏡微創手術的彈簧軟鉗
- 下一篇:一種微創手術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