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液壓油缸活塞桿的密封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855347.X | 申請日: | 2017-1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728882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14 |
| 發明(設計)人: | 賀仲武 | 申請(專利權)人: | 賀仲武 |
| 主分類號: | F16J15/3232 | 分類號: | F16J15/3232;F15B15/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細軟智谷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郭亞芳 |
| 地址: | 413409 湖南省***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密封唇 安裝槽 主密封圈 油槽 液壓油缸活塞桿 相抵 第一側壁 銹蝕 活塞桿 密封 密封圈 本實用新型 油缸導向套 進油通道 密封作用 內活塞桿 雙重密封 導向套 密封面 內壁 油缸 油液 連通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液壓油缸活塞桿的密封裝置,用于油缸導向套內活塞桿的密封,所述導向套的內壁設有第一安裝槽,所述第一安裝槽內設置有主密封圈,所述主密封圈的上部設置有油槽,所述油槽與所述第一安裝槽的第一側壁之間設有與所述活塞桿連通的進油通道,以使油缸中的油液能夠進入油槽中,所述主密封圈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安裝槽的槽底相抵緊的第一密封唇、與所述活塞桿相抵緊的第二密封唇和與所述安裝槽的第一側壁相抵緊的第三密封唇。如此設置,在第一密封唇能夠實現密封的基礎上,增加了第三密封唇,實現了雙重密封;當第一密封唇受到槽底銹蝕損壞后,第三密封唇可有效的在主密封圈的槽底銹蝕后起到轉移密封面,起到密封作用。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密封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液壓油缸活塞桿的密封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的維修油缸密封因使用不良的防塵密封,或使用時間久了之后,外界的雨水、泥沙透過防塵圈進入油缸導向套內部,導致防塵圈與主密封之間生銹腐蝕,從而導致主密封圈外唇口損傷(或腐蝕部位形成漏油通道),造成漏油。如圖1-圖2所示,主密封外唇3置于槽底銹蝕部位112范圍內,由于槽底銹蝕導致主密封外唇3損壞,主密封外唇3和導向套2的槽底12之間形成通道,從而銹蝕部位112與進油通道111形成漏油通道,油槽7內的油通過漏油通道流到防塵圈5部位,從而流出到導向套2外。
目前市場上的密封都是基于油缸完好的情況下設計制造的,在油缸完好的情況下都能實現很好的密封效果,但在發生上述描述的現象(即槽底銹蝕的情況),主密封外唇口置于槽底銹蝕部位,就不能實現很好的密封,或早期損壞造成漏油,若更換油缸導向套部件則需增加很大成本。
因此,如何實現上述在槽底銹蝕的情況下,依然能達到很好的密封,成為本領域人員需要解決的重要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液壓油缸活塞桿的密封裝置,實現了在槽底銹蝕的情況下,依然能夠達到很好的密封。
本實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種液壓油缸活塞桿的密封裝置,用于油缸導向套內活塞桿的密封,所述導向套的內壁設有第一安裝槽,所述第一安裝槽內設置有主密封圈,所述主密封圈的上部設置有油槽,所述油槽與所述第一安裝槽的第一側壁之間設有與所述活塞桿連通的進油通道,以使油缸中的油能夠進入油槽中,所述主密封圈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安裝槽的槽底相抵緊的第一主密封唇、與所述活塞桿相抵緊的第二密封唇和與所述安裝槽的第一側壁相抵緊的第三密封唇。
優選地,所述主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唇、所述第二密封唇和所述第三密封唇成一體化結構。
優選地,所述第三密封唇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唇與所述油槽之間,且所述第三密封唇與所述油槽的內壁面形成C型結構。
優選地,所述主密封圈上還設置有根部副唇,所述根部副唇設置在所述第二密封唇的下方且與所述活塞桿相抵緊。
優選地,所述主密封圈與所述第一安裝槽的第二側壁之間設置有支撐環。
優選地,所述導向套的內壁設置有第二安裝槽,所述第二安裝槽內設置有防塵圈,所述活塞桿穿過所述防塵圈。
優選地,所述導向套的內壁設置有第三安裝槽,所述第三安裝槽內設置有緩沖密封圈,所述活塞桿穿過所述緩沖密封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賀仲武,未經賀仲武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855347.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直線振動器密封結構
- 下一篇:一種增強型組合式油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