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自動躲避固定障礙物的無人機飛行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839278.3 | 申請日: | 2017-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601629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10 |
| 發明(設計)人: | 儲國松;王少華;梁寅博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航聯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5D1/10 | 分類號: | G05D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譜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57 | 代理人: | 羅建書 |
| 地址: | 100086 北京市海淀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控制模塊 固定障礙物 防撞構件 本實用新型 動力模塊 飛行信號 公接頭 母接頭 信號線 紅外線 飛行器 側面 電源線連接 飛行方向 負極觸頭 感知信號 控制電機 正極觸頭 傳遞 探測頭 通信線 障礙物 觸頭 感知 驅動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自動躲避固定障礙物的無人機飛行器,其中,控制模塊(l)和動力模塊(2)均具有等邊的六個側面,控制模塊(l)的側面上設置有公接頭,動力模塊(2)的側面上設置有母接頭,公接頭與母接頭中均對應的設置有正極觸頭、負極觸頭以及通信線觸頭;防撞構件(3)設置在控制模塊(l)上,通過信號線以及電源線連接控制模塊(1);防撞構件(3)通過紅外線感知固定障礙物,并通過信號線將該感知信號傳遞給控制模塊(1)以及獲得控制模塊(1)傳遞的飛行信號;并依據該飛行信號控制電機驅動探測頭的紅外線方向與無人機的飛行方向一致。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現有無人機的基礎上增加防撞構件(3),可以避免無人機碰撞障礙物。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無人機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自動躲避固定障礙物的無人機飛行器。
背景技術
無人駕駛飛機簡稱無人機(Unmanned Aerial Vehicle,簡稱UAV),是一種利用無線電遙控設備和自備的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不載人飛機。隨著無人機技術的快速發展,無人機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城市管理、農業、地質、氣象、電力、搶險救災、視頻拍攝等行業。
當無人機一旦脫離控制人員的觀測范圍后,往往在飛行過程中與障礙物發生碰撞,從而導致無人機損壞。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自動躲避固定障礙物的無人機飛行器,該飛行器在飛行過程中能夠自動識別和躲避障礙物。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自動躲避固定障礙物的無人機飛行器,其包括:
控制模塊、動力模塊和防撞構件;
所述控制模塊和動力模塊均具有等邊的六個側面,控制模塊的側面上設置有公接頭,動力模塊的側面上設置有母接頭,公接頭與母接頭中均對應的設置有正極觸頭、負極觸頭以及通信線觸頭;
防撞構件設置在控制模塊上,通過信號線以及電源線連接控制模塊;防撞構件通過紅外線感知固定障礙物,并通過信號線將該感知信號傳遞給控制模塊以及獲得控制模塊傳遞的飛行信號;并依據該飛行信號控制電機驅動探測頭的紅外線方向與無人機的飛行方向一致。
更優選地,所述防撞構件包括:
探測頭、球頭、旋轉桿、電機以及微控制器;
所述探測頭布置在球頭內,所述球頭固定在旋轉桿上,所述旋轉桿由設置在控制模塊上的軸承支撐,并由電機驅動旋轉;所述電機的信號端連接微控制器,微控制器與無人機上的控制模塊連接,通過信號線得到無人機的飛行方向,并通過開關控制單元控制電機的旋轉方向以及旋轉角度。
更優選地,所述探測頭包括:
第一紅外信號燈和第二紅外信號燈;
所述第一紅外信號燈橫向布置在球頭內,且紅外頭向球頭外側探出;
所述第二紅外信號燈豎向布置在球頭內,且紅外頭向球頭上方探出。
由上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技術效果: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現有無人機的基礎上增加防撞構件3,可以避免無人機碰撞障礙物。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的防撞構件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
控制模塊l、動力模塊2、防撞構件3;第一紅外信號燈31、第二紅外信號燈32、球頭33、旋轉桿34、電機35。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航聯創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中航聯創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83927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生態保護紅線區移動巡查系統
- 下一篇:一種堆疊式六軸精密調整平臺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