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凹凸間隔分布微織構導軌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21816159.6 | 申請日: | 2017-1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788258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31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浩;符永宏;朱維南;鐘行濤;邱白晶;康正陽;解玄;韓洪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3Q1/01 | 分類號: | B23Q1/01;B23K26/362;B23K26/6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2013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織構 本實用新型 微凹坑 微凸起 導軌 凹凸間隔 導軌基體 微織構 表面處理技術 形貌 導軌表面 機床導軌 間隔排列 爬行現(xiàn)象 相鄰間隔 動軌 磨損 機床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凹凸間隔分布微織構導軌,涉及機床導軌表面處理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包括導軌基體、微凹坑織構陣列和微凸起織構陣,所述微凹坑織構陣列與微凸起織構陣相鄰間隔排列設于實施導軌基體的導軌表面上,相鄰的所述微凹坑織構陣列或微凸起織構陣間隔排列的同種形貌織構陣列的間距小于動軌的長度。本實用新型能夠更好地減少磨損,抑制機床/導軌爬行現(xiàn)象。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床導軌表面處理技術,經激光微加工工藝,在機床導軌表面形成微凹坑織構陣列與微凸起織構陣列相鄰呈間隔分布的表面形貌,具體涉及一種表面微織構導軌技術在機床產業(yè)中的應用。
技術背景
隨著科技的進步,復雜精密零件需求量顯著增加,精密機床在機械制造業(yè)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機床導軌是整機關鍵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響到加工精度和機床壽命。機床導軌常見缺陷包括導軌接觸面積大,油膜分布不均,粘著磨損增加導軌面處于邊界潤滑狀態(tài),磨損加劇動壓或靜壓導軌表面,油膜又過厚,導軌浮起過高,被加工表面粗糙度增加,精度降低潤滑油中混入灰塵或切屑,造成導軌面的擦傷和磨損由于潤滑油分布不均勻,摩擦力發(fā)生突變發(fā)生爬行現(xiàn)象。導軌表面粗糙度異常、存在的磨損顆粒、發(fā)生粘著、導軌瞬間啟動等都會導致爬行,但歸根結底,摩擦力的突然變化是重載低速工況下滑動導軌產生爬行現(xiàn)象的主要因素。
中國專利CN104551701A公開了一種復合微織構導軌,在導軌工作表面加工有序分布的微凹坑與微凸肩構成的復合形貌。雖然微凸肩的存在降低了靜摩擦系數(shù)和動、靜摩擦系數(shù)差,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爬行現(xiàn)象,但微凸肩使得機床與導軌間存在空隙導致微凹坑內的儲油難以被帶出形成完整的潤滑膜,反而使工作表面易磨損,不具備實際解決技術問題的意義。此外在實際加工過程中既帶有凹陷又帶有凸起形貌的單一織構的成品率低,加工難度大,成本高。
為解決單一織構復合形貌加工困難,微凹坑儲油、供油功能難以發(fā)揮,以及潤滑油無法流動的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激光在靜導軌工作表面加工出微凹坑織構與微凸起織構相鄰呈間隔分布的表面形貌,兩種織構均為單一形貌,通過相間排列的方式達到宏觀凹凸復合效果,一方面有利發(fā)揮微凹坑的儲油、供油功能,加強流體動壓潤滑效應,此外,微凸起織構間留有空隙,利于潤滑油的流動和油膜的形成,從而改善潤滑性能,抑制爬行現(xiàn)象。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主要針對重載低速工況下滑動導軌產生爬行現(xiàn)象,而具有復合形貌的單一織構難加工,且部分形貌織構功能受到限制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凹凸間隔分布微織構導軌及其制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在導軌承載及相對運動表面加工分布規(guī)則的凹凸間隔分布微織構,所述凹凸間隔分布微織構為微凹坑織構陣列和微凸起織構陣列兩種形貌相間排列,即所述間隔排列的同種形貌織構陣列的間距小于機床動導軌(滑塊)的長度。
為便于加工時的參數(shù)設置,相鄰同種形貌列陣之間的間距相等。
上述方案中,所述微凹坑形貌的幾何參數(shù)為:凹坑直徑d=20-500um,凹坑深度h=1-50um,形貌間距k1=100-2000um,形貌面積占有率為S1=1%-40%,面積占有率為微凹坑的面積之和與微凹坑織構陣列的所占面積之比。所述微凸起織構形貌的幾何參數(shù)為:微凸起直徑D=20-500um,微凸起高度H=1-10um,形貌間距k2=100-2000um,形貌面積占有率為S2=8%-50%,面積占有率為微凸起的面積之與微凸起織構陣列的所占面積之比。
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步驟1,設計導軌表面凹凸間隔分布微織構形貌,微凹坑和微凸起織構形貌列陣間隔分布在導軌全部行程工作的導軌表面上。
步驟2,導軌表面進行前處理磨削工藝,使導軌表面粗糙度和幾何公差達到激光微造型的要求:輪廓的算術平均偏差Ra≤0.8um,輪廓的最大高度Rz≤3.2um,直線度和平面度≤0.01um。
步驟3,導軌清潔,用干棉布擦拭直到光亮無塵,去除表面灰塵及油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大學,未經江蘇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81615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體式數(shù)控機床的主軸推板結構
- 下一篇:智能減震機床基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