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板件熱成形軟模試制模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603867.1 | 申請日: | 2017-1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533805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26 |
| 發明(設計)人: | 覃顯峰;劉艷兵;楊建;謝國文;利曉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37/10 | 分類號: | B21D37/10;B21D22/20;B21D53/88 |
| 代理公司: | 深圳眾鼎專利商標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譚果林 |
| 地址: | 510030 廣東省廣州市越***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凹模 沉臺 試制 凸模 凸臺 有向 熱成形 軟模 模具 本實用新型 凹模型面 凹陷 板件 背離 模具技術領域 閉合 凸出 加工周期 拉延模具 模具沖壓 凸模型面 形狀匹配 凹模型 傳統的 合模時 凸出的 壓邊圈 正對 種板 匹配 開發 | ||
本實用新型屬于模具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板件熱成形軟模試制模具,包括凹模及凸模,所述凹模形成有向背離所述凸模的方向凹陷的凹模型面,所述凸模形成有向所述凹模的方向凸出且與所述凹模型面形狀匹配的凸模型面,所述凹模型面的周圍形成凹模壓合面,所述凸模型面的周圍形成凸模壓合面,所述凹模壓合面上形成有向所述凸模的方向凸出的凸臺,所述凸模壓合面上形成有向背離所述凹模的方向凹陷的沉臺,所述凸臺與所述沉臺在模具沖壓方向上正對,所述凸臺和沉臺具有相互匹配的形狀以使得合模時所述凸臺和沉臺閉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板件熱成形軟模試制模具,相對于傳統的拉延模具,減少了壓邊圈結構,降低了試制開發成本和加工周期。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模具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板件熱成形軟模試制模具。
背景技術
目前,在B柱加強板設計制造過程中,為了避免中間拉延深度變化大的位置起皺,需要在拉延模具的相應位置增加壓邊圈3a來壓住坯料4a的邊緣,由此形成的拉延模具如圖1所示,其包括凹模1a、凸模2a及壓邊圈3a。
請參見圖2至圖4,現有的拉延模具其拉延過程包括:
(1)將坯料4a放在凸模2a和壓邊圈3a之上,凹模1a從上向下運動,如圖2所示;
(2)凹模1a與壓邊圈3a閉合,防止此處坯料4a起皺,凹模1a驅動壓邊圈3a一起向下運動,如圖3所示;
(3)凹模1a下行到終點與壓邊圈3a及凸模2a一起閉合,拉延結束,如圖4所示。
可見,該拉延模具需要增加壓邊圈來保證產品質量,導致模具成本增加。此外,模具的開發時間、加工時間、裝配時間及調試成本都相應增加。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的B柱加強板拉延模具,需要增加壓邊圈來保證產品質量,導致模具成本增加的問題,提供一種板件熱成形軟模試制模具。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板件熱成形軟模試制模具,包括凹模及凸模,所述凹模形成有向背離所述凸模的方向凹陷的凹模型面,所述凸模形成有向所述凹模的方向凸出且與所述凹模型面形狀匹配的凸模型面,所述凹模型面的周圍形成凹模壓合面,所述凸模型面的周圍形成凸模壓合面,所述凹模壓合面上形成有向所述凸模的方向凸出的凸臺,所述凸模壓合面上形成有向背離所述凹模的方向凹陷的沉臺,所述凸臺與所述沉臺在模具沖壓方向上正對,所述凸臺和沉臺具有相互匹配的形狀以使得合模時所述凸臺和沉臺閉合。
可選地,所述凸臺沿所述凹模型面的長度方向延伸,所述沉臺沿所述凸模型面的長度方向延伸;
所述凹模壓合面上位于所述凹模型面兩側的位置均形成有所述凸臺,所述凸模壓合面上位于所述凸模型面兩側的位置均形成有所述沉臺。。
可選地,所述沉臺寬度方向的兩側分別形成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所述沉臺長度方向的兩側分別形成第三側面及第四側面,所述第一側面、第二側面、第三側面及第四側面的底側均與所述沉臺的底面相接。
可選地,所述第一側面包括第一凸圓角面及第一凹圓角面,所述第一凸圓角面的頂側與所述凸模壓合面相接,所述第一凸圓角面的底側與所述第一凹圓角面的頂側相接,所述第一凹圓角面的底側與所述沉臺的底面寬度方向的一側相接;
所述第二側面包括第二凸圓角面及第二凹圓角面,所述第二凸圓角面的頂側與所述凸模壓合面相接,所述第二凸圓角面的底側與所述第二凹圓角面的頂側相接,所述第二凹圓角面的底側與所述沉臺的底面寬度方向的另一側相接。
可選地,所述第一凸圓角面的半徑為10-15mm,所述第一凹圓角面的半徑為8-10mm,所述第一側面的拔模角度為10-15°;
所述第二凸圓角面的半徑為10-15mm,所述第二凹圓角面的半徑為8-10mm,所述第二側面的拔模角度為10-1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60386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操縱主托架的整形模具
- 下一篇:一種沖壓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