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礦井事故搜救的機器人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563327.5 | 申請日: | 2017-1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406375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25 |
| 發明(設計)人: | 張行健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E21F11/00 | 分類號: | E21F11/00;E21F17/18 |
| 代理公司: | 紹興市寅越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85 | 代理人: | 郭云梅 |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機器人本體 機器人 驅動橋 搜救 前置驅動裝置 礦井事故 驅動裝置 驅動輪 信號收發裝置 本實用新型 中央處理器 傳動連接 傳動套筒 內部固定 傳動軸 支撐桿 后置 卡住 探測 配合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礦井事故搜救的機器人,包括機器人本體和中央處理器,所述機器人本體的頂部固定安裝有信號收發裝置,所述機器人本體的前端固定安裝有前置驅動裝置,所述機器人本體的后端固定安裝有后置驅動裝置,所述前置驅動裝置的內部固定安裝有驅動橋,所述驅動橋的兩側均設置有傳動套筒,所述驅動橋的兩側均傳動連接有傳動軸。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機器人本體的前端和后端均設置有驅動裝置,能夠有效的增強機器人的動力,使機器人更加容易在崎嶇的地面進行前進,并且通過配合支撐桿使用,使驅動輪離開地面,而且可以使驅動輪不容易被卡住,從而可以使機器人正常進行搜救,可以提高探測的效率。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器人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用于礦井事故搜救的機器人。
背景技術
機器人(Robot)是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它既可以接受人類指揮,又可以運行預先編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據以人工智能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它的任務是協助或取代人類的工作,例如生產業、建筑業或是危險的工作,我國是煤炭大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國和消費國,我國有3萬多個煤礦,包括2萬多個小型煤礦,井下工作人員有100多萬,隨著煤炭量開采的增加,塌方和瓦斯爆炸等礦難事故也頻繁發生,目前我國煤礦事故死亡人數遠遠超過世界其他產煤國家煤礦死亡人數的總和,約占世界礦難人數的80%,因此,快速地搜救被困人員,研發用于礦難搜救的機器人,對煤礦的安全生產、減少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的損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由于發生爆炸之后,礦井的內部會有大量的碎石,導致機器人在進入礦井內部之后容易被卡住或者傾倒,影響探測的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礦井事故搜救的機器人,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礦井事故搜救的機器人,包括機器人本體和中央處理器,所述機器人本體的頂部固定安裝有信號收發裝置,所述機器人本體的前端固定安裝有前置驅動裝置,所述機器人本體的后端固定安裝有后置驅動裝置,所述前置驅動裝置的內部固定安裝有驅動橋,所述驅動橋的兩側均設置有傳動套筒,所述驅動橋的兩側均傳動連接有傳動軸,所述傳動軸依次穿過傳動套筒和前置驅動裝置的外殼且延伸至前置驅動裝置的外側,所述傳動軸位于前置驅動裝置外側的一端固定安裝有驅動輪,所述傳動套筒的頂部固定安裝有減振器,所述機器人本體底部的兩側均固定安裝有防護裝置。
所述中央處理器的輸入端分別電連接有紅外線生命探測儀、壓力傳感器、GPS定位儀和紅外線攝像頭的輸出端,所述中央處理器與無線信號收發器之間為雙向電連接,所述無線信號收發器的輸出端電連接有遠程監控終端的輸入端,所述遠程監控終端的輸出端分別電連接有顯示器和反饋模塊的輸入端,所述反饋模塊的輸出端與中央處理器的輸入端電連接,所述中央處理器的輸入端電連接有蓄電池的輸出端,所述中央處理器的輸出端電連接有液壓箱的輸入端。
優選的,所述前置驅動裝置和后置驅動裝置的頂部均固定安裝有LED燈,且前置驅動裝置與后置驅動裝置上的LED燈的安裝方向相反。
優選的,所述減振器包括連接筒,所述連接筒的一端固定安裝有密封法蘭,所述連接筒的底部設置有緩沖桿,所述緩沖桿的頂端穿過密封法蘭且延伸至連接筒的內部,所述緩沖桿位于連接筒內部的一端固定安裝有限位塊,所述連接筒的內部設置有第一彈簧,所述緩沖桿位于連接筒內部的一端套設有第二彈簧。
優選的,所述防護裝置包括液壓箱,所述液壓箱的左側固定安裝有液壓桿,所述液壓桿的外側套設有防護套,所述液壓桿的一端延伸至防護套的外側且固定安裝有墊板。
優選的,所述驅動輪的外表面焊接有呈環形陣列分布的支撐桿。
優選的,所述中央處理器采用的型號為STM32F5。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理工大學,未經浙江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56332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