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型結構的重卡駕駛室液壓舉升機構中的液壓油缸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299643.6 | 申請日: | 2017-10-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278447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27 |
| 發明(設計)人: | 潘勇;肖平;余幼鵬;鄭青;譚俊;肖光宇;周喬;李紅慶;萬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荊州久陽汽車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4B23/06 | 分類號: | F04B23/06;F04B53/14;B62D33/063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1253 | 代理人: | 馮子玲 |
| 地址: | 434008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結構 駕駛室 液壓 舉升機 中的 液壓油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液壓舉升機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結構的重卡駕駛室液壓舉升機構中的液壓油缸。
背景技術
傳統駕駛室翻轉系統中的液壓油缸封套一種采用上下兩個擋圈固定方式。缸筒內用孔用鋼絲擋圈固定封套,不讓封套向缸筒外移動;封套上部用軸用彈性擋圈固定在缸筒口部,不讓封套向缸筒內移動,達到固定封套的目地。由于封套口部與缸筒內壁之間存在較大間隙,引起灰塵、泥沙容易進入缸筒內部,又加上加工誤差引起兩擋圈之間存在間隙,從而導致封套上下小幅度竄動,引起缸筒內O型密封圈磨損漏油。另一種當油缸缸筒與活塞桿直徑比值小,油缸封套布局空間不足時,油缸封套只能采用缸筒內的一個擋圈和口部鉚壓方式固定。此方式容易導致鉚壓處失效,油缸封套上下竄動漏油。同時以上兩種結構都存在裝配、后期維修拆卸不方便,費工費時。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新型結構的重卡駕駛室液壓舉升機構中的液壓油缸。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設計一種新型結構的重卡駕駛室液壓舉升機構中的液壓油缸,包括缸筒,所述缸筒為兩端開口設置,且缸筒一端固定安裝有油缸底座總成,所述缸筒另一端套設有油缸封套,且油缸封套的直徑與缸筒的內徑相匹配,所述油缸封套一側開設有貫穿油缸封套的通孔,且所述油缸封套外側還設置有活塞桿,且活塞桿貫穿油缸封套的通孔,并延伸至缸筒內側,活塞桿位于缸筒內側的一端還安裝有活塞總成,所述油缸封套與缸筒之間的缸筒上還設置有鋼絲擋圈,且鋼絲擋圈一側的缸筒設置有外骨架防塵圈,鋼絲擋圈另一側的缸筒設置有O型密封圈,所述缸筒遠離油缸底座總成的一端連通有油管,且油管另一端連通在缸底座總成上。
優選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封套與活塞桿之間的油缸封套上還開設有槽孔,且槽孔內設置有Y型密封圈。
優選的,位于所述缸筒外側的活塞桿上還鉸接有杠桿總成。
優選的,所述缸筒內壁上噴涂有耐腐蝕涂料層。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新型結構的重卡駕駛室液壓舉升機構中的液壓油缸,有益效果在于:該新型結構的重卡駕駛室液壓舉升機構中的液壓油缸主要解決傳統舉升液壓油缸中的油缸封套在油缸中上下竄動,磨損O型密封圈,導致油缸漏油的功能失效。該固定方式結構簡單、性能可靠、裝配及維修方便,同時也適用于油缸缸筒與活塞桿直徑比值小,油缸封套布局空間不足的情況。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新型結構的重卡駕駛室液壓舉升機構中的液壓油缸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新型結構的重卡駕駛室液壓舉升機構中的液壓油缸的A部結構放大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新型結構的重卡駕駛室液壓舉升機構中的液壓油缸的鋼絲擋圈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新型結構的重卡駕駛室液壓舉升機構中的液壓油缸的油缸封套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新型結構的重卡駕駛室液壓舉升機構中的液壓油缸的缸筒結構示意圖。
圖中:1、杠桿總成,2、外骨架防塵圈,3、鋼絲擋圈,4、Y型密封圈,5、O型密封圈,6、油缸封套,7、活塞桿,8、缸筒,9、活塞總成,10、油缸底座總成,11、油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荊州久陽汽車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經荊州久陽汽車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29964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