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EGR冷卻系統、EGR系統和混合動力車輛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287055.0 | 申請日: | 2017-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420746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29 |
| 發明(設計)人: | 胡攀;李連豹;李雙清;王瑞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吉利羅佑發動機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M26/28 | 分類號: | F02M26/28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蔡光仟 |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機冷卻 管道連通 散熱器 電子水泵 冷卻系統 冷卻 混合動力車輛 發動機氣缸 低溫冷卻 混合氣體 溫度維持 新鮮空氣 出氣 低水平 循環相 油耗 廢氣 燃燒 排放 | ||
一種EGR冷卻系統,用于冷卻進入EGR系統中的廢氣,EGR冷卻系統包括EGR換熱器和電機冷卻循環,電機冷卻循環包括散熱器、電子水泵、電機冷卻主體和管道。EGR換熱器通過管道連通電機冷卻主體,電機冷卻主體通過管道連通電子水泵,電子水泵通過管道連通散熱器,散熱器通過管道連通EGR換熱器。通過將EGR換熱器與電機冷卻循環相連接,因電機冷卻循環為低溫冷卻循環,使得EGR氣體冷卻后的出氣溫度維持在較低水平,使得EGR氣體與新鮮空氣的混合氣體在進入發動機氣缸燃燒前有一個較低的溫度,從而可以加大EGR氣體量的使用,更好地達到降低油耗及排放的目的。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廢氣再循環(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技術,且特別涉及一種EGR冷卻系統、EGR系統和混合動力車輛。
背景技術
為了降低燃油發動機的廢氣排放及提高發動機效率,車輛生產企業采用多種廢氣后處理技術。廢氣再循環(EGR)就是一種廣泛應用的技術。該技術中,通過將一部分廢氣引入燃燒室與新鮮空氣共同參與燃燒反應,利用廢氣中含有的大量惰性氣體具有較高的比熱容這一特性來降低排放污染物中的NO
EGR中的廢氣使用量在實際應用中會受到各種限制,通常使用EGR率來衡量EGR的使用率。EGR率為再循環的廢氣量與吸入發動機氣缸的進氣總量的比值,而限制EGR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EGR中再循環的廢氣出氣溫度過高,導致廢氣與新鮮空氣混合時的溫度過高,從而造成充氣系數下降,易發生爆震以及發動機功率扭矩下降等問題。
現有技術中,EGR中的廢氣使用發動機內部的冷卻液冷卻,發動機內部的冷卻液本身溫度較高(90℃以上),無法有效地將EGR出氣溫度維持在較低水平,導致進氣溫度過高,最終限制了EGR的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EGR冷卻系統、EGR系統和混合動力車輛,能有效降低EGR出氣溫度,使其維持在降低水平,從而可以加大EGR量的使用,更好地達到發動機高效率和低排放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EGR冷卻系統,包括EGR換熱器和電機冷卻循環,所述電機冷卻循環包括散熱器、電子水泵和電機冷卻主體,所述EGR換熱器通過管道連通所述電機冷卻主體,所述電機冷卻主體通過管道連通電子水泵,所述電子水泵通過管道連通散熱器,所述散熱器通過管道連通所述EGR換熱器。
進一步地,所述EGR換熱器包括冷卻道,所述冷卻道的進液口與所述電機冷卻主體的水套的出液口相連,所述電機冷卻主體的水套的進液口與所述電子水泵的出液口相連,所述電子水泵的進液口與所述散熱器的出液口相連,所述散熱器的進液口與所述EGR換熱器的出液口相連,所述EGR換熱器、散熱器、電子水泵、電機冷卻主體和所述管道組成一個閉路循環冷卻系統。
進一步地,流動在所述管道中的冷卻液為水和乙醇的混合物。
進一步地,所述EGR換熱器包括氣道和冷卻道,車輛排出的廢氣在所述氣道內流動,所述EGR冷卻系統的冷卻液在所述冷卻道內流動,所述冷卻道和氣道之間進行換熱,所述氣道中的氣體與所述冷卻道中的冷卻液互為逆向流動。
進一步地,所述電機冷卻循環為電機控制器冷卻循環,所述電機冷卻主體為電機控制器。
進一步地,所述電機冷卻循環為電機本體冷卻循環,所述電機冷卻主體為電機本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吉利羅佑發動機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吉利羅佑發動機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28705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