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貫通軸單元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196751.0 | 申請日: | 2017-09-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178638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03 |
| 發明(設計)人: | 馮濤;胡曉;葉蘭成;姚臨喆;劉春偉;朱明江;苗士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H57/00 | 分類號: | F16H57/00;F16H57/023;F16H57/027;F16H57/029;F16H57/04 |
| 代理公司: | 長春吉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22201 | 代理人: | 崔斌 |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長春***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貫通 單元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貫通軸單元結構。
背景技術
國內現有的貫通軸傳動組件利用減速器齒輪飛濺的齒輪油潤滑,經常出現由于貫通軸軸承潤滑不良導致的貫通橋總成壽命下降,或飛濺的齒輪油夾雜顆粒導致軸承損壞或油封漏油。且現有的貫通軸傳動組件需逐件裝配,延長裝配節拍。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采用貫通軸單元獨立分裝,再以總成形式裝配到減速器總成上,縮短了裝配節拍,提升了裝配效率、具有獨立潤滑機構、獨立密封機構獨立加油、放油機構,可靠性得到提升的貫通軸單元結構。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結合附圖說明如下:
一種貫通軸單元結構,該結構為對稱結構,包括貫通軸1、卡環2、擋圈3、第一油封 4、油封座5、O形環6、第一螺栓7、加油螺塞8、軸承9、第二油封10、軸承座11、放油螺塞12、第二螺栓13;所述的貫通軸1下端的左、右兩側通過第二螺栓13與傳動軸連接;所述的第二油封10設置在軸承座11下端面的銷圓形孔內;所述的軸承9設置在軸承座11 上端面的大圓形孔,并以大圓形孔端面軸向定位;所述的放油螺塞12與軸承座11的兩側螺紋連接;所述的擋圈3的內孔與貫通軸1的外徑過盈配合固定軸承9的內環;所述的卡環2裝入貫通軸1的環形槽內,卡環2的環形端面與擋圈3的端面配合,鎖止擋圈3;所述的O形環6的油封座5的圓形外止口裝入軸承座11的圓形內止口,并用第一螺栓7固定,用于軸承9的外環定位;所述的第一油封4的外徑裝入油封座5的內孔,并保持第一油封4 的端面與油封座5的端面重合;所述的軸承座11的加油孔加入適量的齒輪油并通過加油螺塞8固定;所述的軸承座11的加油孔采用錐螺紋孔結構,位于軸承座11的側面。
所述的加油螺塞8的加油螺塞孔及螺塞孔下的矩形凹槽結構為上油道;所述的放油螺塞12的放油螺塞孔及放油螺塞孔下的長條形凹槽結構為下油道,下油道連通到第二油封 10。
所述的貫通軸1采用法蘭軸結構。
所述的貫通軸1上開有1個通氣孔,該通氣孔位于油封座5的上端面,為L形軌跡的圓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本實用新型采用獨立密封腔體,并具有相應的加油、放油結構,密封結構,通氣結構,油道結構,軸承固定結構等;
2、本實用新型采用法蘭軸結構,相比突緣、貫通軸組合結構更加簡約;采用擋圈安裝軸徑,卡環槽等結構,用于固定軸承;采用法蘭端面齒結構,保證與傳動軸的連接更可靠;
3、本實用新型的軸承座結構,采用加油螺塞孔及上油道結構,采用防油螺塞孔及下油道結構,保證潤滑油的循環潤滑和顆粒沉淀;采用油封孔結構,用于油封的安裝;采用軸承孔結構,用于軸承安裝;采用密封倒角結構,用于安裝O形環;
4、本實用新型的油封座結構,其結構采用通氣孔結構,用于保證與減速器內腔的通氣;采用油道結構,用于潤滑油循環;采用油封孔結構,用于裝配油封;采用環形凸臺結構,用于軸承外環定位。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安裝在減速器總成上時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貫通軸結構示意圖;
圖4a為本實用新型中軸承座剖視示意圖;
圖4b為本實用新型中軸承座側視示意圖;
圖5a為本實用新型中油封座剖視示意圖;
圖5b為本實用新型中油封座側視示意圖。
圖中:1、貫通軸;2、卡環;3、擋圈;4、第一油封;5、油封座;6、O形環;7、第一螺栓;8、加油螺塞;9、軸承;10、第二油封;11、軸承座;12、放油螺塞;13、第二螺栓;14、貫通軸單元;15、橋殼總成;16、第三螺栓;17、環形凸臺端面。
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圖1、圖2,一種貫通軸單元結構,該貫通軸單元14結構為對稱結構,包括貫通軸1、卡環2、擋圈3、第一油封4、油封座5、O形環6、第一螺栓7、加油螺塞8、軸承9、第二油封10、軸承座11、放油螺塞12、第二螺栓1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19675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