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主動抑制測試光路抖動的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21148344.2 | 申請日: | 2017-09-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528422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22 |
| 發(fā)明(設計)人: | 賈建軍;張子玄;吳金才;張亮;強佳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M11/00 | 分類號: | G01M11/00;G01M11/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滬慧律師事務所 31311 | 代理人: | 李秀蘭 |
| 地址: | 20008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測試光路 抖動 分光器 信標光 主動抑制 反鏡 壓電 控制計算機 測試光 入光端 相機 抖動補償 抖動裝置 有效抑制 質(zhì)心算法 光斑 耦合 檢測端 量控制 檢測 采集 傳輸 發(fā)射 | ||
本專利公開一種主動抑制測試光路抖動的裝置。主動抑制測試光路抖動裝置由信標光,分光器,壓電快反鏡,控制計算機組成。整體方法為在測試光路檢測端發(fā)射信標光,使用分光器耦合并入測試光,在測試光路中逆向傳輸?shù)綔y試光路入光端。測試光路入光端安裝有壓電快反鏡和分光器與檢測相機。通過分光器將信標光分離出測試光,用檢測相機采集光斑抖動,即為測試光路抖動。控制計算機使用質(zhì)心算法計算信標光脫靶量控制壓電快反鏡對抖動補償。本專利能有效抑制測試光路中由于平臺等原因引起的抖動。
技術領域
本專利涉及一種光路振動抑制方法,具體涉及一種主動抑制測試光路抖動的裝置,可應用于跨平臺光路搭建、測試、調(diào)校時使用。
背景技術:
在實際光學精密設備調(diào)校例如大型平行光管進行高精度測試時,測試設備通常和光路不能保證在同一平臺上,地面的微小振動就會產(chǎn)生較大影響。對于大型被測設備來說,設備過重也會導致平臺存在微小抖動。這類抖動對高精度測量來說是無法容忍的,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來抑制該抖動。
目前常用的抖動抑制措施多作用于光學設備安裝平臺,這種方法成本高,設計復雜,對于高頻噪聲抑制能力較弱。
發(fā)明內(nèi)容:
為了解決背景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專利采用了在測試光路中測量并抑制振動的方法,使用壓電陶瓷式快反鏡,信標光激光器,抖動檢測相機,分光鏡等器材,較為有效的實現(xiàn)了測試光路的穩(wěn)定。
一種測試光路抖動的主動穩(wěn)定裝置,包括控制計算機1、信標光源2、第一分光鏡3、壓電陶瓷快反鏡4、抖動檢測相機5和第二分光鏡6。其特征在于:
所述壓電陶瓷快反鏡4、抖動檢測相機5和第二分光鏡6安裝于測試光路入射處,測時光路測試光依次經(jīng)過第二分光鏡6和壓電陶瓷快反鏡4進入測試光路,再經(jīng)過第一分光鏡3到的測試光路出光端。信標光和測試光路光源采用分光鏡耦合和分離。信標光源2、第一分光鏡3安裝于測試光路出光處。
所用信標光源2的出射光經(jīng)過第一分光鏡3耦合進測試光路,從測試光路的出光端沿測試光路的逆向傳播到測試光路入光端,依次經(jīng)過壓電陶瓷快反鏡 4、第二分光鏡6被抖動檢測相機5捕獲。
本專利有如下有益效果:
1.測量系統(tǒng)脫靶量計算與記錄:使用控制計算機1,信標光源2配合抖動檢測相機6和第一分光鏡3、第二分光鏡7實現(xiàn)在不影響光路的前提下實現(xiàn)對測試光路情況的測量和記錄,方便后續(xù)實驗處理。質(zhì)心算法公式如下,其中i 和j分別表示圖像行坐標和列坐標,f(i,j)表示圖像第i行第j列像素值,T(i,j) 表示經(jīng)過閾值處理后的圖像在第i行第j列處像素值,Threhold表示計算閾值, M和N分別表示圖像行數(shù)和列數(shù),X,Y為質(zhì)心行方向和列方向坐標,Xbia為行方向脫靶量,CenX為設置的行方向跟蹤中心,Ybia為行方向脫靶量,CenY為設置的行方向跟蹤中心。
Xbia=CenX-X
Ybia=CenY-Y
2.對振動噪聲的精準抑制:根據(jù)抖動檢測相機5中信標光源2入射光的脫靶量,使用壓電陶瓷快反鏡4實現(xiàn)對測試光路中的振動噪聲尤其是頻段較高頻段的噪聲實現(xiàn)微弧度級別的抑制;
附圖說明:
圖1測試系統(tǒng)示意圖。圖中細實線表示測試光路路線示意,粗虛線為光束穩(wěn)定系統(tǒng)信標光光路,雙點劃線為控制電路連接示意圖。圖中1為控制計算機、2為信標光源、3為第一分光鏡、4為壓電陶瓷快反鏡、5為抖動檢測相機和6為第二分光鏡構成。圖中實線為測試光光路,虛線為信標光光路,點劃線為控制電信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未經(jīng)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14834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