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密封結構及涉水機器人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081300.2 | 申請日: | 2017-08-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093770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13 |
| 發明(設計)人: | 不公告發明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臻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J15/3208 | 分類號: | F16J15/3208;F16J15/326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畢翔宇 |
| 地址: | 100107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密封 結構 涉水 機器人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涉水機器人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密封結構及涉水機器人。
背景技術
近年來大量適用不同環境的無人設備迅速發展,如涉水機器人,無人車,無人船等。應用在水底的設備需求也越來越多,涉水機器人是一種可以進行水下觀測的設備,可以對地質、海洋勘探或電影拍攝。
對涉水機器人中電機的防護需要進一步提高,防止水進入電機內部使電機內部的零件收到腐蝕,電機性能下降,定子卡死等造成設備損壞的情況發生。
現有的技術在電機外增加防護殼體,雖然能提高電機防護等級,但是增加殼體不僅造成重量較大、費用增加等問題,且不便于拆卸進行維修。有時采用密封圈對防護殼體連接處進行密封,但是密封圈易磨損,密封效果不好。
實用新型內容
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密封結構,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涉水機器人采用密封圈進行密封,但是密封圈易磨損導致密封效果較差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密封結構,包括:殼體、轉軸和密封組件,
所述殼體包括本體和前端蓋,所述本體與所述前端蓋之間形成有密封腔,所述轉軸穿過所述密封腔并伸出所述殼體,
所述密封組件套裝于所述轉軸上,且位于所述密封腔內,所述密封組件的兩端分別與所述本體和所述前端蓋朝向對方的側面接觸;
所述密封組件包括彈性調節件和柔性密封件,所述柔性密封件的內環面與所述轉軸接觸,外環面與所述密封腔的側壁接觸;所述彈性調節件在所述密封腔內處于壓縮狀態。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柔性密封件包括第一環形密封件和第二環形密封件,所述第一環形密封件的端面上設置有容納槽,所述第二環形密封件位于所述容納槽中。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彈性調節件與所述柔性密封件之間設置有墊片,所述墊片空套于所述轉軸上。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墊片的外徑等于所述密封腔的直徑,所述墊片的內徑大于所述轉軸的直徑。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密封腔內設置有支撐筒,所述支撐筒的一端與殼體連接,所述支撐筒的內徑大于所述轉軸的直徑,所述彈性調節件套裝于所述支撐筒上。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支撐筒與所述本體為一體結構。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柔性密封件的數量為多個,且各所述柔性密封件中所述第一環形密封件的容納槽的開口朝向相同。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環形密封件為唇形密封圈,所述第二環形密封件為O型密封圈。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彈性調節件為壓縮彈簧。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密封結構具有以下優勢: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密封結構應用于涉水機器人的推進器,通過密封組件實現轉軸與殼體之間的動密封,由于柔性密封件套裝于轉軸上,且其內環面與轉軸接觸,外環面與密封腔的側壁接觸,從而在轉軸與殼體之間起到密封作用。當推進器使用一段時間,柔性密封件出現磨損后,柔性密封件位于初始狀態時其內環的直徑變大,但是,由于密封組件還包括彈性調節件,彈性調節件在密封腔內處于壓縮狀態,因此,彈性調節件從柔性密封件的一側端面推動柔性密封件,將柔性密封件抵在密封腔的一側內壁上,從而使得柔性密封件發生形變,具體地,在彈性調節件的壓力作用下,柔性密封件的厚度變小,內環面與外環面之間的距離變大,從而使得柔性密封件磨損后,其內環面和外環面仍分別與轉軸和密封腔的側壁接觸,從而保持轉軸與殼體之間良好的密封性能,密封效果延續時間更長。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涉水機器人,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涉水機器人采用密封圈進行密封,但是密封圈易磨損導致密封效果較差的技術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涉水機器人,包括如上述技術方案所述的密封結構,還包括密封桶和機身,所述密封結構的殼體與所述密封桶連接,所述機身通過連接件與所述密封桶連接。
所述涉水機器人與上述密封結構相對于現有技術所具有的優勢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臻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京臻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08130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