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座椅腰托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961501.5 | 申請日: | 2017-08-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579661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06 |
| 發明(設計)人: | 趙領卷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北汽李爾汽車系統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N2/66 | 分類號: | B60N2/6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文律師事務所 11359 | 代理人: | 徐江華 |
| 地址: | 100076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氣袋 本實用新型 電子傳感器 氣體發生器 座椅腰托 氣管 監控車輛 螺釘固定 汽車座椅 椅骨架 行駛 乘客 安全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座椅腰托系統,適用于汽車座椅,通過螺釘固定在座椅骨架上,包括氣袋、氣體發生器、電子傳感器和氣管;所述電子傳感器與氣袋連接;所述氣體發生器通過氣管與氣袋連接。本實用新型的產品可以監控車輛行駛中加速度的變化,保護乘客的安全。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座椅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座椅腰托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行業的迅猛發展,作為汽車第二大零部件的汽車座椅也隨之不斷改進。汽車也成為我們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汽車座椅在滿足了基本的乘坐功能之外,對于座椅的乘坐舒適性成為各汽車廠所追逐的發展方向,高安全性、高舒適性座椅也成為各座椅廠家自己的發展方向。目前中國汽車保有量越來越高,提高汽車的安全系數顯得越來越重要,座椅是汽車中重要的安全部件,提高座椅安全性尤為重要。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座椅腰托系統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性能優良的座椅腰托系統。
一種座椅腰托系統,適用于汽車座椅,通過螺釘固定在座椅骨架上,包括氣袋、氣體發生器、電子傳感器和氣管;所述電子傳感器與氣袋連接;所述氣體發生器通過氣管與氣袋連接。
優選地,所述氣袋采用高強度尼龍材料。
優選地,所述氣袋包括中間氣袋和側翼氣袋;所述中間氣袋系統通過卡扣與靠背骨架進行連接,側翼氣袋通過轉軸與靠背骨架側翼機構進行連接。
優選地,所述側翼氣袋數量為2。
優選地,還包括側翼氣袋塑料保護件。
優選地,所述側翼氣袋塑料保護件與側翼氣袋連接,其數量與側翼氣袋相當。
優選地,所述氣體發生器為電動氣泵。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座椅腰托系統,迎合和支撐后椅乘坐者的腰部曲線,減緩駕乘者腰部疲勞感同時增加兩側邊側翼的支撐,在轉向時同時提供支撐和緩沖。氣袋采用高強度尼龍材料,使用時可以充分保證氣袋的強度;氣體發生器與氣袋集成在一起組成一個組件,這個組件通過螺釘將模塊固定到座椅骨架上。ECU為電子傳感器,固定在座椅靠背,可以有效監控車輛行駛中加速度的變化,精度較高。ECU負責分析氣袋內的變化值是否已經達到氣袋正常工作值,并負責將信號傳遞給車身上對應的氣體發生器,實時控制氣體發生器充氣值的變化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產品的結構示意圖;
1:電子傳感器;2:側翼氣袋;3:側翼氣袋塑料保護件;4:中間氣袋;5:氣管。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地說明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一種座椅腰托系統,適用于汽車座椅,通過螺釘固定在座椅骨架上,包括氣袋、氣體發生器、電子傳感器1和氣管;所述電子傳感器與氣袋連接;所述氣體發生器通過氣管5與氣袋連接。所述氣袋采用高強度尼龍材料。所述氣袋包括中間氣袋4和側翼氣袋2;所述中間氣袋4系統通過卡扣與靠背骨架進行連接,側翼氣袋2通過轉軸與靠背骨架側翼機構進行連接。所述側翼氣袋2的數量為2。還包括側翼氣袋塑料保護件3。所述側翼氣袋塑料保護件3與側翼氣袋2連接,其數量與側翼氣袋2相當。所述氣體發生器為電動氣泵。
本申請的產品極大提高駕駛員駕駛時及轉向時靠背舒適性及支撐性,緩解腰部勞累;座椅腰托解決了駕乘者的疲勞問題,從而也間接提高了駕駛的安全性。控制模塊位于中間氣袋系統后端,與靠背骨架懸簧連接固定,調節控制系統位于整車控制臺位置,乘客通過中控按鈕進行調節控制。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代,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北汽李爾汽車系統有限公司,未經北京北汽李爾汽車系統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96150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